劉雄:各位領導,我叫劉雄,來自東莞信盈城的,剛才聽了幾位說完之后我是茅塞頓開,我針對今天沙龍的幾個議題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 第一條是關于同質化如何避免的?其實同質化的主要表現在天河路商圈主要是有四個方面:一個是定位的同質化;商品同質化;品牌同質化;營銷模式同質化。這四個同質化會導致商業的競爭。作為天河商圈首先對商圈地產的大佬要各自有一個定位,通過日常的經營確定主題的消費人群,以消費人群的消費趨向達成項目的定位。 第二點通過商業化的戰略,實現品牌戰略的目標,品牌戰略的目標包括企業的品牌、服務的品牌、商品的品牌和員工品牌,就是以定位為重點,在特色化上面突破。比如說我們現在的特色就是正佳廣場現在做了家庭的體驗,摩登百貨時尚百貨的定位,還有楊總也說過現在小眾消費的策略不能忽略。 在天河路商圈它的配套設施肯定是要跟進,停車難和堵車是天河路商圈發展很糟糕的因素,這個要和商會和商圈的商家團結起來,如果是單純的解決人車分流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過街天橋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應該借鑒香港的模式,建造一些模式化的東西,比如說科技類的東西,怎么樣樣讓商圈會員單位的聯合,項目的有機結合會有更好的結果。 應該是大家聯合起來,團結起來倡導綠色出行,優化天河路商圈的系統工程,倡導消費者的出行習慣,這樣比較好。 戶外廣告,我覺得商圈應該多一點公益的和宣傳商圈的,不要都是汽車和房地產的廣告。比較國際化的就留給領導和專家去說吧,謝謝各位。
羅志杰:非常感謝正佳謝總給我們提供這個平臺,我是參加沙龍兩次,第一次就是研究天河路商圈,今天是第二次。今天很忙,但是我還是來了,因為我不是天河商圈的第一人,但是第一批人里面還是有份的,第一批人包括謝總,我們在1995年的時候就進入天河,當時我還記得當時這個公交站叫苗圃(音),我有一段也不在天河工作了,但是最近我又回來了。回來有兩個方面的關注,一個關注就是我們發布了廣州商業發展的藍皮書,里面專門研究了廣州的商圈,這個報告是我主筆寫的,里面大量的篇幅大量的工作都在天河路商圈,做了很多調研,也對它跟之前有一個質和飛躍的了解。 第二個天河路商會成立儲備的時候,我也跟李總一起開會,還有駱總一起開會,天河區政府因為有陳市長的指示,找到我們一起籌劃成立這個商會,這個商會成立的時候我們也做了點點的工作,應該說我們在整個商會的架構方面給了一些意見,結果非常的順利,我們商業總會也是天河商會做了接生婆的角色,這么短的時間能做到這樣的效果,我們認為是非常難得的,做得這么好、這么快、這么有成效。
今天有三個議題,第一個議題是天河路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商圈,今后的發展如何?剛才楊總說得挺遠的,說到南京路,我覺得可以說遠,但是我們也可以看一下身邊的,廣州其實比較大的商業街,比較大規模的商圈,從傳統意義來講就是跟著城市中軸線的東移,一個是上下九,一個是北京路,還有一個是天河路,最早成立商會的是上下九,上下九步行街是最早的,它有自己很鮮明的特色,是廣州西關文化的一個地方。還有北京路的新中軸線,今天來的還有廣百的代表,這個地方也是標志著廣州的歷史,最早的燈光夜市也是在那個商圈里面,所以這也是一個很鮮明的特色的商圈。時至今日廣州最大的商圈是在天河,可以學習它們成立商會,上下九按照城市發展的東移,這個商圈面臨的問題比我們更多,商會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機會的話可以引見一下步行街的商會和北京路的商會,到時候讓天河路的商會跟我們身邊的商會形成很好的互動。 第二個議題就是東京銀座、紐約第五大道,我們要比肩這些城市,我覺得可以借鑒他們知名度的打造和特色的打造,但是我們的文化是建立在他們不一樣的文化上面,所以我們不覺得跟他們有其他的差距,因為我覺得不可比,它們有它們的特色,為什么不可比呢? 舉一個例子,2004、2005年我做了一個統計,當時我還在天河城,天河城當時是最后大陸最早的購物中心,當時的客流量是日80萬的人流量,我說一個數字就是美國的購物中心和加拿大的購物中心,兩個購物中心加起來的人流量都不如天河城的人流量,你覺得可比嗎?我覺得可以借鑒一些東西,但是我覺得不應該覺得我們跟他們有什么差距,因為有很多東西是不可比的,不等于他們比我們優多少,好多少,這個提法我有個人的意見。 至于其他的議題有關停車場的問題,我比較認同楊總講的兩個觀點,一個說就是不要怕堵車,我覺得是對的,因為越旺的地方人要聚集,如果做好了堵車他也來了,堵車我也去,有一些時候我要回來天河要做什么事,有時候我寧愿坐地鐵我都不開車,我怕堵車,但是我為什么要來,這個是重要的,不堵車更好,但是堵車真的不可怕。 第二個是學香港,我非常認同楊總的觀點,我們比肩國外的購物中心,包括剛才陳教授講的比肩東京,東京跟我們的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比肩香港還有一點靠譜,剛才有幾位說一定要找國際公司設計一些東西,國際公司設計的有一些東西是可以的,他們有一些先進的經驗,但是不一定他們的東西拿過來就可以,我希望還是對廣州的本土文化有了解才做這個東西才更好,至于廣告位我上次已經講過了我就不再重復。 就整個天河路商圈我有幾個觀點:首先我覺得大家都在關注天河路商圈的規模,是中國第一大商圈,剛才誰說的是環球和世界第一大的商圈,其實大小是一個硬的指標,我來正佳,當時正佳是40萬平方米,但是我來不是因為他大,我來是因為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規模是一種關注,但是不是多大的影響力,你說華南摩爾大不大?挺大的,但是它的影響力…關鍵是江湖地位,至于大小關系到生存的問題和地下空間新增的部分,這些我也很關注,所以下一個問題就是質量的問題,天河路商圈有幾個物業做得還是很有質量的,肯定離不開最早的創始天河城,在天河城工作的楊總對天河城評價比較高,特別是這兩年對新的品牌引進的力度,包括有喜來登酒店,它對整個物業相比之前有一個很大的提升,這個是我老家,但是我很客觀的講,這兩年他在不經意之間你回頭發現它的確是進步了。包括太古匯,太古匯的進入很多人說對整個商圈有很大的提升,它對高端品牌的空缺填補了,這個是可喜的,但是不等于都要學它,他的通道那么寬,他的品牌就是這樣子的,實際上只是根據他自己的特色,他經營的風格做出自己的東西,也不一定比香港的要好多少,但是他來補充這個商圈,豐富這個商圈,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整個商圈有比較大的提升。
我還發現一個結果,我們經常說去一個地方去哪里看看,我在廣州接待很多外地來的朋友,他們來廣州我帶他們去干嗎?西關肯定是要去的,就是旅游對它的概念,就是看文化的東西。北京路也有,我們看古時候的路,包括城隍廟里面也有很多東西,但是天河路就沒有人文的東西,這個是新興的地方,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我一直比較擔心這方面,廣州天河商圈缺這些東西,很可喜今天也有嘉賓講到這個問題,關于它的特色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特色問題,特色的問題除了規模質量,再深入一點就是特色,在這么大的規模里面,有自己個性和特色的東西,正佳開始找到自己的特色,原來我在天河城是管營銷的,天河城的營銷這幾年跟正佳有很大的差距,我是2006年離開天河城,但是離開不等于沒有關注,尤其2008年以后它的營銷做了很大的改進,你可以看到很多展覽,像我以前關注到的大型的展覽,很前衛的展在正佳,恐龍展在正佳,今天是航天展也在這里,所以我很可喜可賀的看到有一個國家4A級的牌子,我覺得可以看到正佳的特色,從大而全已經有特點了。所以我覺得在購物中心的打造方面正佳已經慢慢的找到自己的路子,這也是天河商圈要做的東西。 關于特色還有創新的東西,整個天河路商圈里面的確有很多創新的東西值得我們借鑒,包括太陽新天地楊總也引進了很多首先進入中國大陸的品牌,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的特色。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們經常接觸到國外的商會,但是要進入廣州和南中國的市場第一家都是廣州,以前是走香港,現在不走香港,都來廣州了。最后我接觸了荷蘭、意大利的,也是新廣州、新商機在全世界不斷的推動,之前俄羅斯的圣彼得堡也跟我們有很多的接觸,其實很多品牌都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我們不要怕同質化,我們要解決同質化的問題,現在國際上的很多品牌,大量的品牌都還沒有進入到國際市場,只不過大家不想第一個吃螃蟹,等人家芃羽成了之后再引進,廣百就是這樣看的,廣百沒有新的品牌,都是做的好的品牌,包括天河城也是,新品牌引進還是比較少,因為他們要考核租金,新品牌不搞,沒有知名度不搞,這個就是制約。 但是我覺得廣州也好、天河商圈也好也有很多新的進入者,包括前段時間天河商圈旁邊的珠江新城的商圈,它有很多的商業面積,包括時尚天河地下的商圈,這些商圈有可能就需要新的品牌培育,它不用考核指標,不用考核評效,他們更有條件做新品牌的引進,這也是一個新的出路,包括新業態的創新,我們需要進行跨界的業態的創新和整合。 我們希望商會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帶領整個商圈從大的規模到好的質量,再做好購物中心的特色還有整個商圈的特色,拜托謝會長了,謝謝各位。
主持人:剛才大家的發言都很好,但是從我個人來說,我還更想聽聽大家,商會成立剛剛滿月,我去年跟文杰也主打了一個流通業商會,我知道成立一個商會很不容易,成立之后怎么良性運作下去,真正起到為企業辦實事的作用非常不容易,所以今天搞這個沙龍除了談商圈這個事,我也希望大家多向商會領導講講你們希望商會給予你們什么樣的幫助,尤其是商會的核心成員,這里有廣百、摩登百貨、友誼、維多利,你們作為會員企業,希望商會將來以什么樣的方式,比如說一個月碰一次頭,還是通過什么渠道,通過電郵或者是什么方式收集你們的意見然后反饋到你們那里,你們會員企業也借此這個機會提提你們的想法。
陳暉:今天首次來參加這個沙龍,很不好意思,今天第一次參加這個沙龍,聽到行業里面老大哥、前輩、同行們對于天河路發展各個層面都有很深的觸動。我就說一下天河路經營者的感覺,2006年操作中怡,那時候是第一次進入天河,的確剛剛開始很艱難,那時候也擔心過,那時候天河路也已經很成熟,也聚集了很多商家,廣百進入這個門店,剛才教授說那么高的租金,我們有沒有信心運作下來,那時候向老板拍胸脯說可以,但是做起來還是有一點膽戰心驚。 我們現在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既使是在今年比較大的環境壓力下,增長的幅度有所收緊,但是還能繼續保持,也能感受到這個商圈的潛力。中怡店潛力不大,但是我們也是商圈內獨有的模式,我們也正道了我們生存的空間,也找到了切入,所以我們覺得天河路商圈的潛力還是無比巨大的,包括我們自己橫向的了解,其實剛才說了我們保持這樣的增長,我們對面的天河城,百貨的主力店和友誼的主力店,他們也一樣保持非常好的增長,所以說潛力是巨大的。 但是我們也有很大的壓力,今天開會說今天早上怎么不到北京路來呢?今天早上參加了廣百準備在9月份開業,有一個頭腦風暴會,說到怎么樣運營太陽新天地,我就開始感受到有一點壓力,作為購物中心方,包括我自己的兄弟門店,廣百進駐這里面的主力店,他們一系列的營銷對CBD的營銷和規劃,旁邊的商圈都在不斷的發展,剛才說不怕堵,我也認同不怕堵,但是如果旁邊有一個商圈比我們條件更好的時候,那我們就有壓力了,所以在這個狀況下,旁邊有一個商圈促進我們有競爭這個是好事,但是我們也要有危機感,對天河路商圈今后如何比較未雨綢繆。 交通堵也有堵的好,現在CBD不斷的發展,還是不要堵,要不然跟CBD商圈對比就有壓力了。我很認同羅秘書長說的,對目前我們商圈這條路上一些商家甚至進入到我們店內展柜品牌的層次、檔次業績等等各方面的要求,希望素質不斷的提升,把天河路商圈里面的商家都建立成上檔次的,規范經營的,我剛才有一點排斥電腦城那邊,不要給人造成假冒偽劣的聚集地,所以這一條路對大家有一個共識,大家有不同的手法和方向,要求大家怎么招商不可能,大家要有一個共識,對于招商的要求,希望能夠更符合國際化,與國際接軌,或者有廣州嶺南特色的概念運作。 最后以僅有5萬平方米的單體百貨公司在天河路商圈里面也分一杯羹,我們作為公司一直打造這個服務,打造服務牌這方面也有很多的想法或者說做法,或者說有很多這方面的構思推進,就像剛才提到的精品百貨店當年的打造,我們就是沿著這個方面,把服務的品牌體現出來。 中國的零售市場廣州的服務概念,我們學香港比較多,現在也有一點崇尚日式服務的文化,這方面需要我們好好的營造,這個是比較大的層面,希望商會往這個方面考慮發展,有一些操作性比較強一點的,或者說能夠操作起來的,至于黃總說多長時間組織一次會議,我覺得沒有問題,我跟進服從。 但是從經營者的角度,或者說以天河路這樣一個大的主題概念打造一些整條天河路商業的促銷活動,比如說某某主題的嘉年華等等,能夠整合到整條天河路的商圈,大家有一個統一的LOGO,把氣氛營造出來,我覺得我們作為經營者還是希望體現。我們現在都是雙重領導,我上面有廣百的領導,謝會長也是商會的領導,我希望不同的形式能讓經營者創造出更多的效益效應,這就是我自己的意見,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