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艇:謝謝謝總,我是天河路商圈的創始人之一,創始人是劉東平(音),跑過來的時候,天河城的草比我高,一個人寫的可行性報告,一個人寫的投資分析,那個時候沒有地鐵,連地鐵的概念也沒有,估計也不會有地鐵,那個時候就搞了一個天河城。還有一個中怡,我在天河城搞了兩個,所以我有功勞,我要當顧問才行,我搞了兩個。當然有一大堆,不是我一個,但是開始儲備的時候都是我,除了劉東平(音)其他都是我招回來的,我把我的領導都招回來了。所以對天河路商圈很有感觸。 我們這個商圈要做到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標志性的目標,因為廣州的商業很糟糕、也很難搞,理論來說廣州整個市區都是商圈,騎樓文化有路就有商鋪,但是你硬要把兩條步行街作為一個商圈,這兩個步行街是比較麻煩的,比如說北京路步行街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增加人流,不像天河路商圈。 第二個是領頭的商圈,可以做得到。但是也不要想到世界,也不要想華南。因為如果對一個華南,我們比很多城市不一定比得上,至少廣州市它是一個領頭的。 第三個我們商品也多,百貨公司也多,上海徐家匯一個商圈8個百貨公司,所以我們不要把它看得太大。面對這個情況我們提出三個不怕,第一個不要怕堵,堵車對商業來說是不怕的,因為商業的最終是堵得沒有辦法就是步行街了,還有辦法的還在堵,你去奧林匹克不堵嗎?不堵不是好路。以前我老是說商圈要堵的,地下要有辦證、彈琴的、要飯的就OK,你老不堵,堵就行了。現在迎賓路很多車堵著人過不去,相當OK,開業一年有盈利,當然租金低投資少,也沒有什么折舊,所以會賺錢。 第二個不要怕沒有停車位,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在QQ群里跟大家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搞商業老強調停車位停車位,現在搞商業沒有停車位不行,但是現在搞住宅一定要一戶有一個停車位,商業要不要停車位?我想問廣百北京路停車位沒有幾個,但是銷售額第一名,所以我們對停車位不要看得那么重,當然要有。 第三條不要怕同質化,正佳跟天河城品牌重復率是75%,我想可能將來要80%或者是90%,不要怕同質化,為什么?因為消費者對品牌認識的度還是那些,第二個因為我們的品牌還是那些,比如說賣金的拿十個手指頭就可以數到,但是你不能把周先生的數到,那個數到就麻煩了。 市場經濟發展有一個規律,競爭的結果是大魚吃小魚,實際上是壟斷的結果,李嘉誠把香港都壟斷完了。比如說你去韓國樂天百貨全部是他的,同質化的不得了。重慶有30個百貨,那怎么辦?一個百貨公司要排隊。連鎖餐飲不到30個,就是那些,就是麥當勞、肯德基,皮具就是10個,所以不要怕同質化,我們要在天河商圈市場競爭,商業的競爭跟產品競爭不一樣,商業的競爭結果是成行成市共贏,面對面競爭是達到共贏,我不想你死,你死我更死,這個叫商業競爭或者是零售業競爭。
我們說了三個不怕,不怕同質化,不怕交通堵,還有不要怕沒有停車位,那接下來怎么辦?天河商圈搞廊道或者是什么,關鍵不要請美國,請香港,因為廣州的商業就是學的商業,外國沒有什么地方給你學的,香港說的是廣州話,香港的文化是廣府文化,同文化的書籍是對的,所以廊道是否能夠成功打一個問號,如果是美國人設計絕對失敗。因為香港的商業我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比較符合漢人,比較符合中國人,更符合廣州人。 所以接下來天河商圈有三個目標:第一個就是品牌提升,這兩年天河城、正佳做得相當好,天河城比正佳更好,正佳是調整餐飲,天河城是不斷的提升品牌,不斷的提升品牌才是購物中心和商圈的生命力所在;第二個我們的目標要面對新生代,這個是我們做市場最重要的,面對老人是沒有用的。比如說我老婆50歲,她是有購買力的,她也逛街,但是她是去沙河買的,年輕一代才知道時尚,老一代的都不懂,年輕人都是看時尚雜志,要面對新一代,放棄我們這一代的購買力,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這樣的;第三個就是在硬件管理上要學習香港,香港的購物中心是很成功的,包括正佳、天河城和太古匯,太古匯本身就是香港的,都要向太古匯學習,向太古匯致敬。
主持人:感謝楊總,今天跟以往是一樣的,我們是微直播,會及時記錄大家的精彩發言。
竇懷山:剛才楊總說我做了功課,因為我年齡稍微小一點,所以不做功課是不行的,希望這個功課是希望大家給我一點時間我回憶一個跟這個比較類似的事情,2006年9月份由南都舉辦了華南第一商圈天河商圈的研討會,那個時候還叫華南第一商圈,后來到月底的時候在報紙上登的時候就叫做天河商圈中國第一,這次是世界,下一次可能是宇宙。那一次參加的人員楊軍艇、黃華軍都在,還有我,其他的人員如購書中心、蘇寧、正佳,內容主要三項,一項是日軍百萬如何突破車輛之困,第二個是業態繁多的問題,第三點商圈能否成為北京王府井南京路齊名的商圈,其實今天還在談這三條,我就講講上次講的什么東西,這次也沒有什么新意。 上一次我講的沒有在報上登,我講作為一個非常大的商圈必須要做好規劃,按道理來講,商圈的早期形成是很小的,就是1、2個點慢慢的形成,當它到了一定規模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最需要政府和機構出面介入,然后把這個規劃打一下錯位,做一下各方面的規劃。可是那個時候我是發牢騷,我說該規劃的時候好像政府和機構缺位了,但是你要是做一個廣告牌,門口搞一個什么活動政府出現了,這句話沒有在報紙上登。 那么回憶了上一次以后,再講講這一次,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剛才大家一直圍繞的天河路商圈,這個是非常好的現象,不管我們是定位華南也好,定位中國也好,還是定位世界也好,首先我們不要窩里斗,我們要讓天河路商圈吸引更多的外來的客戶,讓輻射到無論到哪里來的人都首先要到天河路商圈來觀光、購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這個商圈越來越好,有了天河商圈以后,我想本意也是希望能做成一個一容巨容的商圈,讓大家共同商討。 今天最大的感想就是會議了2006年到2012年的商圈,最大的不同就是出現了一個商會,所以我回去也找我們領導匯報一下,看看我們那里能否成立一個商會。謝謝。
陳海權:我很少參加這種沙龍,我對天河商圈又熟悉又很陌生,首先我也是商會的顧問,但是是區政府安排的。為什么我說很熟悉?首先我住在天河,我的消費力都在天河。但是我為什么又不熟悉呢?因為里面的布局給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我從事零售業的研究,雖然這兩年轉移到電子商務,但是你們可以發現8月9日省政府召開,汪洋書記講話里面關于傳統商業的內容很多,我們都是傳統商家,我也是傳統商家起家的,今天上午也有一個會議,朱小丹省長也出席,我今天早上從江門趕過來沒有去,說開會我也沒有去。廣東省從來沒有如此重視過流通業的發展,我原來對天河路商圈很熟悉,首先天河路現在有三家精品百貨,這三家精品百貨我是評審組的副組長,包括天河城也是達標店。有三家中怡店、友誼還有摩登,我參與了評審,這是商圈亮麗的名片。所以我對它又熟悉、又陌生,另外中怡店的進駐苗總,我看著他描述中怡店的情景的時候,150元的租金什么時候能撈回來,他沒有想到中怡店成為廣百的第二大店,所以我們都沒有想到。 這個商圈是南中國第一商圈,這個是名副其實的,這個是從規模角度來說的。但是這個商圈同樣存在非常大的困惑,我上個星期故意跑了香港,走了中環、尖沙咀等等。剛才楊總說不要怕堵車,我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香港的目標客戶是誰?我在東站打不到車,結果排了兩個小時,香港現在都一樣,目標顧客就是大陸客,當然不僅僅是廣東的客。但是天河路商圈,當然我們現在沒有那么多停車場,這也是事實,但是停車是改變一個商圈的重要命運。在交通上沒有任何優勢,就是因為附一樓搞了一個停車場,改變了停車的命運。 我想從幾個角度來談談天河路商圈,包括我剛剛來這里的感想,實際上我兩點鐘都到了,我還沒有吃飯我想去逛逛買一張報紙,結果我找不到買報紙的地方。剛才我聽到兩個字,文化。
謝萌:9月17號以后你會看到。
陳海權:我研究商業20多年,我在日本待了15年,我看的東西多了,所以頭發也白了,這個商圈必須要塑造有文化的商圈,要成為真正的中國商圈。我們去書城買的書,流行文化的雜志我們有沒有?買不到書,買不到雜志,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商圈。人數不是問題,我在日本東京生活這么多年,隨便找一個地鐵站,一個大的地鐵站,150萬的人流量大把的是。 第二個問題任何一個商圈都有很多的駐地,城市綜合體和百貨店組成的,這個天河商圈有幾大購物中心組成,最早的是天河城,以前理解天河城并不是從一個購物中心理解的,我剛剛從國外回來就是看到吉之島,就是吉之島把它帶旺了,不是天河城把吉之島帶旺了,這個邏輯要搞清楚。靠單體的百貨是玩不起來的。至少每一個商圈在不同的時期事實上需要動態的調整商品的結構,這一點在吉之島是非常成功的。 第三個要做什么?現在天河商圈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地下商場,但是天河路的地下商場沒有用,原來時尚天河在政府開會不讓提,當時我說了,我說你去看看,今天我看了一下,改變了不少。我買報紙買不到,走到那邊去。
主持人:我們本來想請時尚天河的同事,結果還是沒有來。
陳海權:所以我覺得商會要積極的把商鋪之間的聯動做起來,實際上地下商場做得最成功的是你們,你們要好好學學,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根本就是地鐵也不清晰,買東西也不清晰,商鋪亂七八糟的。 第四個問題這個商圈在一個新的時期,特別是電子商務來臨的時候,如何迎接電子商務的挑戰?本來我們是培養消費的場所,但是如果一旦我們的商品跟網上是雷同的話,我們的生命力絕對會受到萎縮,為什么電子商務這么快速的發展?說明的就是傳統的零售業有一部分萎縮,因為需求并沒有增大,這個蛋糕還是這么大,但是被新的渠道取代了,并不是說我們現在的購物中心和傳統的零售業沒有生命力,它不一樣。但是我們必須要能夠錯位發展,我們提供了不同的體驗,不同的商品給人家,實際上副市長也讓我們思考,電子商務對傳統的沖擊有多大。我覺得這個作為商會,包括正佳是很早期的切入到網絡,最早拿了一個國家的項目,我覺得我們在新一輪要思考,回過頭來說,汪洋書記對于流通業重新做了闡釋,給流通業賦予了新的使命,廣東作為新的時代,我們應該要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我一直批評天河城,可能你們都不太清楚,天河城培養了很多人才,為廣東現代商業的發展,天河城輸送了非常多的人才,但是這種人才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單店的經營管理上,就是在連鎖拓展、基本運作這個層面弱了。我也不怕得罪各位,真的是這樣,這個會影響到我們的影響力,廣州要打造成為國際商貿中心,沒有這一批強有力的企業作為支撐,成為不了國際商貿中心。友誼商店黃總是很務實的,根本就不想做第一,這個就是廣東人的務實,這個很好,這個是廣東人的精神,但是這不夠好。廣州人有四個文化,會吃、愛吃、善吃、敢吃,我們要把它變成干的精神,會干、愛干、善干、敢干,這個話不是我說的。 我講了這么多實際上也是發一點牢騷,因為我這兩年關注零售業越來越好,但是這兩年又通過電子商務的角度又關注電子商務,最近我買了一個包,這個包不錯吧?這個是夢芭莎的老總送給我的,這個包很好,傳統的店會受到這種沖擊,我們要從體驗的角度,要從商家實體店的角度重新布局思考,這樣的沙龍我覺得很好,因為我回國以后一直想組建高端沙龍,搞過一次,后來就沒有搞過,就是服務于政府部門多一點,跟零售企業少一些,但是我本身是做零售的,我在高校里面還是講零售管理,所以我覺得商圈應該是有前途的,因為它基礎在那里,但是里面需要很多去梳理,特別是像地下商場,包括一開始我們也擔心正佳做不起來,因為像民工一樣,但是這幾年正佳慢慢的走進正軌,我經常在這里吃飯,包括今天看到了航天員的返回艙也在里面,我在心里面對謝總有一種敬畏,他能夠想到把錢花到這個地方,從另外一個角度我也看到了這個商圈的未來,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