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走過。 身處正劇烈變化的全球大市場圈中,又身為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中國服裝市場的每一年走得都不平凡。
回首2007,中國品牌與設計“走出去”的呼聲與行動從春到秋;
>>>更多盤點、專訪、專稿請點擊“回首07暢想08”年終專題
國內服裝業在銷售壓力之下,高度重視專業市場升級,多次聚焦“大代理商”;內地服裝企業掀起了赴港上市的熱潮,而在VC眼中,對銷售終端的控制能力尤為重要;還有決勝終端!中國市場的訣竅之一就是渠道,終端的密度和廣度決定著生死存亡。多開店,開大店!2008年,希望更多的品牌和企業找準定位,走向深耕渠道之路。
上市了,漲價了,開店開瘋了——這是現象;
強調面料了,強調創意了,強調國際化——這是觀念;
代理商、買手有價值了,專業市場、商場升級了——這是趨勢。
請看記者為您細細盤點2007十大熱點。
NO.1 新股上市,火熱中的冷思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踏上了上市之路,除報喜鳥在國內主板上市外,2007年內地服裝企業掀起赴港上市的熱潮。2007年5月百麗國際于香港高調上市,引來國際奢侈品集團LVMH的注資;安踏體育用品成功赴港上市,其最大的海外股東是NBA火箭隊老板。緊隨其后,美特斯邦威計劃于2008年初赴香港上市,募集資金4億美元;波司登正在計劃通過IPO集資3~4億美元,并引入戰略投資者匯豐直接投資公司。ITAT集團將在2008年3月至4月于香港首次公開募股,引得三大境外風投青睞。
那么,高調赴港上市的服裝企業是如何得到VC(風險投資)青睞的呢?首先,資本的趨利性決定了VC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潤回報,因此VC對企業的考量是全方位的。而在VC眼中,對銷售終端的控制能力是尤為重要的,企業運營模式缺乏創新、直營店鋪過少、代理商店鋪占整個市場比重過多、企業領導整體素質不高等都是不利因素。
2007年的牛市催化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效應,服裝行業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了逐利的資本時代。但目前紡織服裝板塊在A股市場的績優股大都有“副業”來支撐其業績。正如雅戈爾服飾公司董事長李如剛所說,資本游戲是一盤大棋,而鑄造棋子的是人才儲備、管理水平、品牌建設。在本業上不可放松,才能更好地駕馭上市的局面。畢竟,抓住老鼠的才是好貓。
NO.2 成本增加,品牌經營才是出路
2007年,對于服裝零售企業來說,是喜憂參半之年:喜的是服裝零售價格持續在上漲,憂的是成本和費用也在不斷增加。從各大商場的零售來看,2007年服裝價格的漲幅明顯要高于上年,一般都能達到20%以上,甚至高達100%。但是在營業收入增加的表象后面,是成本不斷攀升的現實。
縱觀2007年,服裝面料、輔料價格不斷上漲,僅上半年的平均漲幅就達到了20%左右。勞動力成本也持續上漲。另外,流通成本的增加也是服裝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房價的持續攀升導致店面租金不斷增加,水電費的提價也使運營成本不斷上漲,如果不提價,企業的利潤可能被壓縮至零。
好在雖然零售價格增長較快,但在北京賽特、燕莎、SOGO、華聯商廈等大商場,服裝的銷售仍然位居商場銷售額的前茅;在大賣場、超市和專賣店,服裝的銷售比重也逐步提升,但是大路貨的市場正在一步步地縮小。這就迫使企業必須來面對這個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細分化的市場。一方面,企業要從各個方面來縮減開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品牌經營的戰略已經必須擺上議事日程。
各級服裝市場均呈現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層出不窮、營銷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設終端管理等態勢。只有具有品牌優勢和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夠凸顯“消費品企業特質”,享受行業升級轉型帶來的發展機會。
NO.3 店鋪征戰引發的洗牌運動
西安東大街商圈,50米商戰內三大品牌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的專賣店總營業面積達20000萬平米,品牌集中度之高、營業面積之大,在國內絕無僅有。
七匹狼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發展40家“男士生活館”的計劃業已啟動;雅戈爾北京旗艦店于年底重裝開業,杭州旗艦店落戶延安路黃金地段;截至2007年年底,百麗旗下品牌門店達5500家,并計劃以20%的速度繼續增長,百麗和達芙妮的PK也從商場走向地鋪……
旗艦店,作為企業最高級別的品牌形象展示店,應當是所處地段極佳、客流極強、銷售極好的樣板店。黃金地段黃金般的房價、強烈沖擊視覺的裝修與陳列、琳瑯滿目的時尚雜志、無線上網的休息專區……如此高昂的經營成本,致使大多旗艦店是在貼錢經營。虧本生意為哪般?有人說中國市場的訣竅就是渠道的數量,終端的密度和廣度決定著生死存亡。在一級省會城市設立形象店、旗艦店對二三線城市的有著重要的品牌輻射作用和招商示范作用。
但在血拼銷售終端時,我們應清醒認識到分銷密集度不是萬能的,沒有密集度也是萬萬不能的。在未來的商戰中,渠道如何做?店鋪如何搶?百麗提出了他們的策略:大城市多開店,小城市開大店。在2008年,希望更多的品牌和企業找準定位,走向深耕渠道之路。
NO.4 關注上游,服裝創新向“上”看
目前,服裝的競爭逐漸向紡織產業鏈的前道轉移。Inter textile面料展是代表了我國乃至世界紡織面輔料行業發展水平的品牌盛會,自然成為世界各地專業買家了解中國市場、選購優質產品的最佳平臺。
2007年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兩屆展會中,為賦予產品更高的附加值,新型面料、新的色彩以及新型纖維的應用逐漸加大比重,如大豆纖維、竹纖維、高支紗苧麻面料等都是展會的熱點產品。國內眾多知名企業也展出了根據國際最新潮流開發的新品,如達利絲綢在展會上推出了以女裝面料為主的絲綢產品流行趨勢。另外,北京奧運會愈行愈近,代表青春活力的運動休閑服飾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運動服裝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運動型功能面料”成紡織業黑馬。
值得欣喜的是,部分優秀紡織企業已經或正在著手調整自身的發展模式,從生產型企業向技術創新型和品牌零售型企業轉型,分享產業鏈下游更豐厚的利潤,并在無形中引導著整個行業發展模式的轉變。以高端紡織品盈利的增加為例,面料生產企業的品牌意識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部分企業已經將品牌戰略列入了現階段發展的重要目標。
NO.5消費個性化創意時代來臨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個性化消費意識的提升,我國創意產業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積極推動創意型行業的發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開創意義的創意產業基地。這些創意產業園區中,服裝成為了其規劃的主要內容,而其中一些創意產業園更是直接將服裝作為發展方向。而中國紡織服裝各行業協會也分別在北京、上海舉辦了“北京時裝之都·文化創意產業園”、“深圳F518創意產業園”、“中國國際時裝周”、“時尚創意空間”等多個活動。
創意產品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經濟、科技、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科技、文化高度融合的產物,它還具有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征。它給人們帶來便利的使用價值、高度的精神享受的同時,也給生產者帶來豐厚的利潤。
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區別在于:創意產品里體現了產品產銷過程中個性化的設計,企業的產銷理念,企業的行業精神,為顧客提供的心理享受以及企業的增值服務。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資源,創意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它可以開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世界多元文化,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文化、創意、科技的互相融合,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