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 - 交易效用的心理學機制 為什么看起來和產品功能無關的錨點,能極大的左右我們對產品價值的判斷? 因為當一樣事物的功能無法直接評判時,我們的大腦習慣通過直覺判斷來降低決策成本,理性的邏輯分析會使我們很痛苦。 當一杯咖啡擺到我們面前的時候,如何評價這是一杯好咖啡? 是咖啡豆的品種? 產區?烘焙度?還是油脂度?
鬼才知道?我們的大腦只想好好享用眼前這杯咖啡,而不是去大費腦筋的去學習咖啡鑒別知識。 所以在星巴克精心營造的門店里,玻璃外高聳的大樓,著裝考究的人群,無時無刻給大腦反饋各種積極的信息,讓我們的大腦有一種虛幻的控制感,拿著這杯咖啡我們似乎掌控了人生,而這區區30元一杯的咖啡絕對物超所值。 平時在我們的身邊,交易效用現象也無處不在,例如在公司的招聘活動。 如果你有過招聘的經歷,就會知道,如果要全面、全方位的考察和了解一個人的的素質、技能、崗位匹配度、人格等,很難在短短一個小時的面試時間內做到。 但如果這個候選人是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背景,你可能會刮目相看,而放松對技能的考察,而對方提出的高薪要求,你可能會輕而易舉的答應。 如果沒有名校背景,很多人會找“名企”這樣的高錨點,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并且很多公司老板也吃這樣的賬。 我之前面試過一個2年經驗的產品崗,剛從一家創業公司出來找工作,要求年薪60萬。 從他的履歷來看,僅僅是BAT中的一個非主流部門,參與過一個并不算成功的產品。 但在名企這樣的高錨點下,前公司老板就給開出了高額的年薪和總監的職位。 所以對找工作的人來說,要提高你自身的交易效用,在寫簡歷時,要重點強調能幫你放大價值的高錨點,這些可能是名校、頭部企業、行業獨角獸、你參與過的明星項目、你學過的一門最新技術等等。 另一個例子是,春節前新東方的年會吐槽視頻,其中的一個槽點是“累死累活干不過寫PPT的”。 “累死累活干不過寫PPT的”這種現象不止在新東方,在任何一家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待過的人,都知道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并且身同感受,否則這個視頻就不會在朋友圈和微博刷屏了。 這個現象中,最能引起大家的憤憤不平的共鳴點是,為什么“看起來精明的老板/領導”,居然被一個能說會道的家伙用“PPT”操控了。 但如果我們用交易效用的方式來解釋一遍,就很好理解了。 對于一個稍微有點體量的公司來說,大大小小的團隊在負責著不同的項目,這些項目少則十幾、幾十個,大則上百個。 這些項目就是各種花樣繁多的咖啡,而公司老板就是那個挑剔的消費者。 對于項目中的你來說,在烹調這杯咖啡的過程中、加了多少班,怎么累死累活,突破了多少技術難點,實現了多么牛逼的創意和理念,是你生產過程的經歷,老板并無參與。 只有這杯咖啡以某種方式端上來的時候,得到老板的認可,他才會買單。 而這個端上來的時刻,通常就是工作匯報會議,而此時PPT就成了營造產品價值的錨點。 制作優良的PPT,通過超前的技術概念,精美的圖表、恢弘的愿景,把一個看似沒什么亮點的產品/項目包裝成高大上、打動人心的“未來戰略產品”,讓老板看到愿景、價值和希望,并為之心動而買單。 而一個好的項目/產品,很可能被一個蹩腳的PPT,演示效果大打折扣,而給搞砸了。 這一點在乙方公司最能說明問題,特別是IBM、麥肯錫這種咨詢公司,團隊作戰,一份精心設計的PPT提案,在2個小時的報告會上,能震住甲方老板及高層,拿下幾千萬的大單,也屢見不鮮。 所以,對職場每個人來說,PPT變成了一個必要的關鍵營銷能力,良好的PPT制作能力,能大大提高你老板對項目買單的交易效用,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為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鋪平道路。 - 總結 - 交易效用是一把衡量消費心理的尺子。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原本處于價值低維度區、有廣泛需求的產品,可以通過“推高錨點”打造全新品牌,迎合消費趨勢、獲得品牌溢價。 原本處于價值高維度區、飽和競爭的產品,可以通過“定價降級”的方式,讓利給消費者、開辟出一片藍海。 在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環境下,線下通過錨點完成價值定位,線上低成本完成推廣、拉新、激活、留存,迅速做大,這也正是瑞幸咖啡的玩法。 |
原標題:星巴克、奈雪的茶,新消費主義是如何操控你錢包的?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