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幾乎是全國地價最高的地方,芬蘭人花了近8億人民幣,造了一個全開放的“免費客廳”,沒有門衛、沒有保安、沒有安檢,無論你是富人、窮人,還是流浪漢、難民,都可以隨意進出,非常自由。 而作為世界上最貴的圖書館之一,這里卻非常“不務正業”,藏書常年只有10萬本。大家來這里遛娃、玩樂器、做衣服、做頭腦風暴……甚至還能做飯! 遛娃 除了借書,還能借吉他、溜冰鞋、耳機、網球、血壓儀、麥克風……幾乎所有生活中會用到的物件都能在這里借到,而且幾乎都是免費使用。 做衣服 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圖書館,去年12月份開館以來,訪問人數已經超過90萬人,每天都有上萬人跑去看書/玩耍/參觀/工作…… 英國《衛報》、《紐約時報》爭相報道,BBC甚至要求館方閉館一天便于拍攝,但是被拒絕了。很多人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或許就是這個圖書館的模樣。” 可能沒有一個國家會像芬蘭這樣奢侈。把首都赫爾辛基市市中心黃金地段的17250㎡地拿來造一個免費的圖書館,對面就是議會大廈。 從1998年正式提案到2018年開館,花了20年,近1個億歐元(8億人民幣)才造好。 圖書館整個建造過程非常透明,建筑師團隊是通過全國公開競賽匿名投票選舉產生的ALA Architects。 他們首先確定的是:“這是一個為所有人開放的、免費的、自由的空間”,之后開始問大家夢想的圖書館是什么樣子。 萬萬沒想到,市民們的腦洞非常豐富,他們夢想中的圖書館除了可以看書外,還能看電影、喝咖啡、辦公、遛娃、彈琴……平時還能借東西,比如筆記本啊、溜冰鞋啊、網球拍啊…… 2300多個這樣腦洞大開的想法傳遞給了建筑師,他們才發現,傳統印象中全是書的圖書館早就不是大家想要的了,大家更想要的是有這樣一個自由的空間,除了借書和閱讀之外,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于是,一個“城市的免費客廳”的想法慢慢出現了。建筑師把大家的想法匯集到一起,按照功能的不同分成了三層。 整個圖書館看起來像是一座橋梁,表面覆蓋的是芬蘭的云杉木板。呈現一個俯沖結構,把公共廣場巧妙地融合進圖書館的室內空間。 一樓就是這個城市的“大客廳”,沒有門衛,沒有保安,沒有安檢,誰都可以進來,大家在這里互動、分享、交流。 里面有電影院、咖啡館、畫廊、展覽區……多功能廳的舞臺上,經常會有各種演出,除了餐飲之外,幾乎都是免費的。 ▼ 電影院 一層布局 餐飲區 對外來的游客也非常友好,可以在這里咨詢與移民、找工作、芬蘭課程相關的信息。 但最震撼的還是從一樓到二樓的旋轉金屬樓梯,黑色的樓梯上印著一個個芬蘭單詞,翻譯過來就是“為了值得愛的人”、“為了失敗的人”,“為了變性人”、“為了無辜的人”“為了誠實的人”、“為了被誤解的人”…… 圖書館設計之初,曾向市民們征集想法:這座圖書館為誰而建?評委們把這些答案收集起來,以藝術創作的形式展現在樓梯上,一共400個詞,告訴大家,這座圖書館為所有人而建。 每個人來到這里,走在這個樓梯上,內心都會感到震撼:“平等”和“公民權利”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踏踏實實地行動。 二樓在橋梁桁架之間靈活設置了很多小房間,滿足男女老少工作和娛樂休閑各方面需求。自由職業者可以免費租一個空間辦公,或者開個團體會議都沒問題。 二樓布局 ▼ 孩子們有專門的電腦游戲室,提供PC、VR眼鏡等設備,大人們有專業的錄音棚、琴房、攝影工作室,甚至還有一個能容納十個人就餐的廚房,可以帶著紅酒來這里辦Party。(除了廚房之外,其它空間都可以免費預訂) |
原標題:“最幸福國家”的不務正業圖書館是什么樣子的?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