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75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下同)9.3%。累計同比增速繼續創了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
此前,2018年5月單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創下罕見的8.5%增速,就已經引起了注意。要知道,從2016年開始,消費真正成為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大馬車”。到了2018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8.5%。
廣東、貴州、陜西等省統計局發布的分析認為,高房價是遏制消費的重要因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8月14日則表示, 居民住房支出是否會影響到居民消費能力,應該由數據來說話,目前全國和地方的資產負債表正在編制當中。
住房是否影響到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已經買房或仍然掙扎在買房途中的人,也許有著不同的感受:有人因為要買房、換房、還房貸,不敢花錢,連基本的生存類消費都被擠壓,“節衣縮食”;有人買房無望,干脆“今朝有酒今朝醉”,勇于消費;也有人坐享房產升值紅利,實現了財務自由,但受困于觀念等問題,不敢放開手腳花錢,而是投向了特定的領域。幾多歡喜,幾多憂愁。
要還房貸、換房,他們不敢消費
錢女士身在一線城市。2014年婚后不久,在花光了小兩口的積蓄之后,終于湊齊了首付,成為了有房一族!半m然不大,但也夠住了!
好在她的房子位于市中心,雖然不算新,但是學位配套非常好,房貸也不算特別高。
“一個月還銀行貸款4800元,看起來不多!卞X女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是你要看我們的家庭收入,而且是到手的。去掉五險一金,房貸已經占到我們每月家庭收入的1/3。剩下的2/3還要交水電氣、通信、交通費,還要買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養孩子,拿什么來消費?”
房貸占家庭月收入的1/3,還算是“溫柔一刀”。錢女士買房的時機足夠她慨嘆命運的厚待了。在她買房的第二年, 部分城市在巨量信貸資金和金融高杠桿的推動下,量價齊飛。隨后,她所在城市的房價也開始上漲。
更多家庭,已經逼近住房消費警戒線:當房貸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超過50%時,都將會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這一警示線主要適用于普通工薪家庭。
在房價的壓力下,無力消費的人群不僅僅是還房貸者。已經還清房貸的人照樣可能縮手縮腳。
楊女士居住的地方去年新開了一家大型購物中心,各大品牌隨處可見。但她望而卻步。
偶爾她也會逛逛商場里的超市,但多數也就是過過眼癮。她向第一財經記者憶起一個細節:前一陣子看到超市正在熱賣一種蜜柚,嘗了一口格外香甜,但是一看標價,就又放回去了。她對記者說:“真的很想吃。但是好貴,30多元!我還記得,就6瓣,大概就半個吧。以前,饞的時候想買也就買了,現在有點舍不得了!
雖然不用還房貸了,但讓她卻步的依舊是房子,明天的房子!昂⒆由嫌變簣@了,要盡早置換一套學區房!
如今,在購物上,除了瓜果菜蔬,“其他70%以上都是在淘寶、天貓上買了”。她說,“其實不去商場,省下來的那幾個錢對于買房也是九牛一毛,但總覺得能省一點是一點!
未買房者的糾結
沒有趕上買房好時機的人,越來越買不起,坐失“上車”的資格。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干脆不去想房子的事,消費傾向高。
一位在一線城市工作、租房居住的石女士,在花錢一事上就很想得開。她對記者說:“現在的房價肯定限制了我的消費,但是不能因為房價高就不買東西了吧?如果我十年都買不起房子,難道我要苦哈哈地過十年嗎?不能被房價綁架了人生!” 說這話時,她剛帶著娃和娃他爹從南亞一個島國上度假回來——機票、住宿、游玩加上購物,前前后后花了四五萬元,趕得上她一兩個月的收入了。
熱衷旅游的石女士其實是消費升級的身體力行者。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增長最快的是旅游、教育、娛樂、文化、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消費。
但是,如果無住房,這種消費的激情能持續多久?
石女士還沒從度假的恣意中回過神來,就已經開始糾結,要不要使出“洪荒之力”付個首付,給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買個學區房。
對于那些在三四線城市買房都頗為吃力的人來說,雖然同是未買房者,但他們經濟基礎更為薄弱,不要說消費升級了,就連基本的生存類消費,也是一省再省。
四十來歲的老李,混跡城市打工多年。他在鄉下有個三層樓的漂亮小洋房,寬敞透亮,這足以讓容易滿足的他經常小嘚瑟一下。不過,這是在早幾年。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加上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城里買了房子,他也開始著急起來。
兩個月前,他聽說省城的郊區一個樓盤新開,售價七八千元/平方米,比該市均價低了至少一半。這讓他心動不已。他算了算存款,剛好能付上首付。但他打聽清楚后發現,樓盤所在地并不屬于該省會城市,只是相鄰而已,未來升值空間不確定。再三盤算后,他放棄了。
于是,老李把錢包捂得更緊了!斑@哪能再隨便花錢?我現在煙都不抽了。以前和老鄉啊、朋友啊聚會,總會給他們一人發一根,自己偶爾還會抽上一次‘中華’煙! 生性豪爽的老李有些無奈,“不怕被人笑話?笑話就笑話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倆娃慢慢就大了,總得攢錢買房啊。”
消費提升需要民生投入助力 對于享受到房產升值紅利的家庭來說,他們是幸運的,如今無須為買房換房發愁。他們也是消費升級浪潮的主力軍,尤其是在居住性支出居高不下的一線城市。
不過,這些已經初步實現財務自由的家庭,雖然并無日常消費之憂,但是由于觀念認知問題,消費投向某些特定的領域,整體消費升級乏力。
今年30歲剛出頭的張女士,住在一套將近200平方米的豪宅中,無房貸。房子是在十年前買的,當時地段并不算好,但最近幾年,隨著她所在城市的發展不斷向郊區延伸,該地段逐漸火熱起來。房子單價也由十年前的一兩萬元漲到近10萬元了。
她還有一套房子在出租。雖然坐擁兩套高額房產,但她并不喜歡購買奢侈品、出國旅游之類。除了日常生活,她主要的開銷是教育投資。幼時讀書機會受限的她,尤為看重孩子的教育,家門口的幼兒英語、樂高機器人等各類培訓班里經常能看見她和孩子的身影。
“不是我不舍得花錢,而是房子只要不賣掉,就是紙上財富。即便賣出了,錢也有花光的那一天!币恢边z憾沒有上過大學的她深信,一技之長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與社消數據相對,今年上半年的居民住房支出確實不少:商品房銷售數據刷新了紀錄;多地房租大漲。
回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771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同期商品房銷售額66945億元,增長13.2%,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4.8%。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高達7.7億平方米,銷售額高達6.69萬億元,均刷新了歷史同期紀錄。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消費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既然增速下降,就要找到并削弱導致增速下降的眾多影響因素。“住房和子女教育、醫療一樣,是影響到消費的重要因素,需要著力加快解決。需要回歸房住不炒,增加民生投入,才能讓老百姓敢于消費。在買房這一塊,各地紛紛出臺和嚴格執行限購政策,房價基本穩定。但是在租房這一塊上,還需要政府繼續加大規范力度。只有真正解決了老百姓擔憂的民生問題,消費熱情才能爆發出來!
除了改變消費結構,譚剛也認為,要改善消費環境,比如說在減稅等方面繼續發力,增加大家對未來消費的預期。同時,引導和調整消費方式,在大家的消費方式受網絡時代的影響出現了重大變化時,要滿足消費者實實在在的需求,激發消費者的熱情。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統計的是居民實物消費,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務消費的發展情況。
記者采訪中發現,無論“上車”與否,最近各地頻頻出臺的限購政策以及穩定房價的舉措,也讓他們安心了不少。
楊女士感嘆:“之前有段時間,房價總是在噌噌往上走,心就跟著揪起來,F在平靜了很多,房價的穩定,至少給了我努力攢錢的時間。整個人少了那種焦灼和不安、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拋棄的感覺了!
有倆娃的老李滿懷著期待,他決定再等等:他很慶幸孩子還不算大,他還有等待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