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證實奢侈品關稅下調的消息吹響了行業格局演變的號角。多家奢侈品零售商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關稅下降體現在零售終端的力度將直接影響目前國內奢侈品渠道的流通格局,代購、網購等依賴價格優勢生存的行業也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降稅與降價要同步
“降稅政策是把雙刃劍,因為有些奢侈品牌并不會因為進口關稅降低而降低價格,反而會將這部分利潤‘吃進’。”北京大學奢侈品管理項目總監嚴駿表示,“建議政府出臺相應配套措施,在降低關稅的同時對奢侈品牌實施相應強制性降價措施,以保障政策運行效果。同時,降低關稅可能導致部分奢侈品牌價格低于國內同類品牌,帶來新的競爭沖擊”。
“關稅的大幅下降,將降低奢侈品的消費門檻,增加新的消費群體,擴大市場規模。”海淀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協會會長劉綱表示,“不過,奢侈品市場并不會完全因為稅收變化而變化,因為奢侈品靠的是品質驅動,而非價格驅動”。
力度影響渠道格局
我國奢侈品進口關稅稅率一般是15%-25%之間,有的則高達50%(比如化妝品和酒類),為了“避關稅”,國人每年要在國外花掉2000億元人民幣購買奢侈品。而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0億元,其中化妝品、奢侈品居多,即便是按照40%的稅率計算,每年稅收流失也高達數十億元。
如何讓巨額的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降稅幅度是關鍵,幅度大小對于奢侈品的銷售渠道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于奢侈品直營店以及商場專柜來說,降稅意味著中間成本的降低。
對于奢侈品代購渠道,則是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如果關稅下調導致商品零售價格低于通過代購花費的價格,那么代購行業將失去核心競爭力。
對于剛剛興起的奢侈品網購來說,降稅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奢侈品網站壓縮自身利潤空間,以犧牲一部分利潤,維持比直營店更低的價格來維系客戶群。
消費回歸尚需時日
盡管降低關稅是為了促進內需消費,將部分境外消費轉化為境內購買。但15%的降幅顯然并不能解決奢侈品及其他消費外移的現象。
國內奢侈品價格高于海外,關稅只是一個因素。就拿進口化妝品來說,除了繳納6.5%-18%不等的進口關稅外,還要繳納17%的增值稅、30%的消費稅,累計需要繳納最高超過60%的稅費。除了這些稅費外,還有高昂的過路費、進場費、物流費及國內增值環節的流轉稅、所得稅,這些因素導致“外賤內貴”。
不過,降稅政策可能會影響到5月1日實施的海南島離島退稅政策。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國際奢侈品進口關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海南的離島退稅產品產生影響。“但影響有限,不會造成毀滅性打擊。關稅下調一步到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降低關稅與離島退稅有很大區別。”該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