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廣州雖有建設國際性商業大都市和國際商貿中心的種種有利條件和優勢因素,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規劃、培育和保護,因此,有些優勢因素正在慢慢退化、老化甚至喪失。當前亟待整合、轉型和升級,按照新的戰略和理念全面打造與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商貿流通業體系。
國家中心城市的存在和定位包括有兩個特定的意義,一是它代表國家形象參與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分工和定位;二是它具有與之相匹配的優勢產業和城市個性。廣州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國際性大都市?實際上,從古至今,它就是國家的商業中心城市,即它是國家級的國際性商貿大都市。廣州最大的優勢產業是商貿流通業。不僅“千年商都”、“食在廣州”、“要發財,到廣州”等說法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而且統計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廣州的商貿流通業(包括零售業、批發業、物流業、電子商務、會展業、餐飲業、拍賣業、典當業、租賃業、商業管理服務業、商業地產以及外貿業)的總產值、就業人數、企業數等都占總量的20%以上,其他任何產業都超不過它。所以,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廣州理所當然、有責任和義務打造成中國最大的商貿流通中心,更有理由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性的大商都。
廣州新一輪產業發展戰略與商貿流通業的振興崛起《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決定》等政策的出臺意味著廣州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到來,那么,在廣州經濟“服務化”時期,廣州商貿流通業該如何定位和發展?
第一,明確支柱產業的定位,制定商貿流通業振興規劃。目前,上海、北京、重慶、深圳、長沙、成都等三十多個一線城市都把商貿流通業列為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相比而言,廣州更有條件和理由將商貿流通業列為支柱性產業、戰略性產業和基礎性產業。在此輪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以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背景之下,與國家出臺一系列振興規劃相對應,廣州應該出臺商貿流通業振興規劃。
廣州商貿流通業振興規劃應該站在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商業大都市、城市支柱產業的戰略高度重新定位,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按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對現行城市規劃進行適當修編,以適應從工業城市向商業城市規劃的全面轉型,應從城市整體規劃的角度對產業布局、功能劃分、產業轉移之后的土地利用等進行適當調整;另一方面,區別于國內其他城市,在制訂商貿流通業振興規劃時,應將現代物流業、餐飲業、會展業、外貿等的發展規劃統歸于商貿流通業之下,服務于全面打造國際性商業大都市戰略目標的需要。
第二,明確商貿流通業的準公共產品性質,將重要流通基礎設施列為新一輪投資重點。在過去幾十年中,廣州市政府已經投資興建了一批現代流通基礎設施,尤其是會展、物流、倉儲等設施,然而,相對于工業和城市基礎設施來說,商貿流通業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財政支撐。相反,目前全國知名的品牌性大型批發市場,如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上海西北陸路物流園區等,幾乎都有地方政府的投資和財政支持。因為這些大型流通基礎設施,具有明顯的準公共產品性質。如果完全任由市場調節,必然會產生種種市場失靈的弊端。實際上,這也是廣州這些年來批發市場建設混亂,品牌影響力不斷下降的原因。因此,在政府新一輪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中,應該將大型貨場、特色商業街、重點購物場所、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專業市場、會展設施、美食城等,列為城市流通基礎設施,由政府來主導它的規劃和建設。例如,體現“食在廣州”的大型美食城或食街、滿足重點商業街或購物中心需要的停車場,依靠市場調節和私人投資是不可能做好的。
第三,打造一批與國際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都市級大商圈和龍頭企業。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性商業大都市,應該有一批相匹配的商貿流通業的都市級商圈、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商貿流通類上市公司、一批知名的購物城(街)和美食娛樂城(街)、一批具有全國和世界影響力的批發市場等。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在全國排名前十的零售企業、批發市場、酒店、餐飲企業等,廣州都少有進入。因此,振興廣州商貿流通業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都市級商圈和龍頭企業。
打造與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商貿流通業體系
廣州雖然擁有建設國際性商業大都市的種種有利條件和優勢因素,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規劃、培育和保護,因此,有些優勢因素正在慢慢退化、老化甚至喪失。當前亟待整合、轉型和升級,按照新的戰略和理念全面打造與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商貿流通業體系。
一、以完善市場體系為基礎,全面梳理、整合和打造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這些體系包括城鄉流通體系、城市物流配送體系、會展貿易體系、批發市場體系、電子商務體系、推廣宣傳體系等。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理順目前比較混亂的市場關系和管理機制。比如,會展業與旅游和商貿的關系誰主誰次、物流配送與城市管理的關系、批發市場的用地規劃與房地產開發的關系等。對于這些關系,只有站在將商貿流通業作為廣州的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的高度,才能認識清楚和處理好。
二、精心打造一批影響全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商圈。從目前來看,我認為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打造:一是以琶洲國際會展中心為基礎的會展商貿商圈,建議琶洲附近盡快布局建設一條特色商業街(古黃埔港一帶)和大型購物中心(琶洲與赤崗之間),豐富和提升琶洲的商業氛圍,并將周邊三公里范圍內的批發市場群納入商圈范圍統一宣傳推廣;二是以火車南站、長隆、萬博為節點,以漢溪大道為中心的超大型旅游休閑購物商圈。這將是廣州未來一二十年中最具成長性的商圈,建議布局最能代表廣州特色的美食街、老字號一條街、超大型現代健康休閑中心等一批大型設施和節點;三是在廣州北部江高、同和至太和區域內,規劃和布局建設一個特大型的都市級的公路物流園區,其中配套建設汽車酒店、汽車餐館、汽車服務、汽車配件市場等,讓每天散落在廣州周邊的近十萬輛貨車變成廣州商貿流通業的重要資源;四是將越秀區傳統的商貿流通優勢聚集區(北京路、流花路地區、環市東、中山三路等)加以整合開發,打造成更具品牌價值的世界級商貿文化旅游型商圈。
三、依托珠三角的強大制造優勢,整合珠三角產業鏈和供應鏈各環節的有效資源,轉化為廣州發展商貿流通業的市場優勢,打造未來服務業時代的新市場體系。商貿聯動、以商促工、以商帶工,使商貿流通業成為帶動制造業和基礎服務業的強大動力。例如,廣州已經是中國四大汽車制造基地之一,同時廣州是中國最早從事汽車交易的城市,而且也有中國最大規模的汽車交易量。那么,我們在發展汽車制造業的同時,是否應該大力推進汽車商貿業的發展?是否應從戰略到規劃充分考慮獨具特色的汽車商貿戰略,打造出類似于義烏小商品城那樣規;虻燃壍膰鴥饶酥潦澜绯涣鞯钠嚧笫袌龌蚪灰字行,使之真正成為中國汽車及零配件的商貿集散中心,形成中國的汽車交易價格指數?
撰文:王先慶(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