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零售業未來仍然將以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發展
農村改革將促使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繼續加快,農民進城的速度加快,這對零售業的增長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專題報道:2008中國零售業,過冬,或是暖春?
二、經濟的轉型需要擴大內需,其經濟政策的調整是稅制的改革
在世界經濟進入低迷期時,中國的經濟要保持穩定的增長只能依靠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零售市場的持續繁榮。另外,國家為擴大內需,一定會推出稅制的改革和稅費的減免等政策,這對零售業來說可以得到兩方面的利益,一是企業稅收的降低,二是來自于消費者稅收減少而消費增加的銷售收入的利益。
三、以食品、快速消費品、日用品為經營主體的大型超市和連鎖超市其生命周期將延長
超級市場是誕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危機時代,具有天生的抗經濟危機的“基因”,主要是經營的主體內容與消費者每日生活相關以及低價的經營原則。從2006年開始在一些大城市的大型超市發展中出現的向下的拐點現在又可能向上發展了。也就是說,以超級市場引領的城市的大眾消費革命又開始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市場發展和深入,其發展空間巨大。
四、網上商店的增加數量和銷售數量將急劇增加,奢侈品商店、精品百貨店、家電和家裝連鎖店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網上商店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感到在網上購物除了便利之外還在于價格低廉,具有與實體店競爭的優勢。
五、經過十年大眾消費時代洗禮的零售業態需要轉型,商品結構需要提升
消費者會從追求低價到注重性價比,會更注重商店能持續提供質量穩定且安全的商品。
六、消費提升隨著80后進入消費的主導層而不可逆轉。
七、面對世界性的經濟低迷和國內的通脹壓力中國的零售業要做好什么準備? 1.從關注競爭對手轉而更關注消費者,以確定自己的市場定位; 2.賣場營銷將成為未來零售業的核心技術之一; 3.要開發自己的核心品類商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4.要創新盈利模式從費用導向型向毛利率增長的導向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