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還有6000萬港元的盈利,如今卻突然間宣布清盤。香港老牌服裝連鎖業上市公司佑威國際挺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挺過了2003年SARS危機,卻沒有戰勝這一輪全球金融海嘯。由于股價在一個月內暴跌50%,引發銀行對其償債能力質疑并追索將近12億港元的貸款,佑威國際成為香港近期至少第三家因無力償還貸款宣布倒閉的上市公司。
然而,擊垮佑威國際的僅僅是短期債務問題嗎?記者在翻閱佑威財報以及采訪中發現,一夜之間遭遇清盤似乎還隱藏瘋狂擴張的惡果,以及積聚已久的管理問題爆發。行業人士指出,金融海嘯當頭,連鎖企業要緊密關注資金鏈準備過冬,但也不要錯失發展時機。
上月已現撤店停產
據相關媒體報道,佑威國際宣布清盤后,已經有不少Uright(佑威)的分店關門。而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佑威撤店、停產的事情已經發生。
“一個月前,我們這里的佑威專賣區域已經撤出了。”10月17日晚,廣州崗頂摩登百貨5樓休閑服飾專賣區一服務人員告訴記者。該服務人員指著班尼路的專賣區域說,以前這里就是佑威的“地盤”。
“他們的生意還可以,但是,突然就消失不見了。”商場內另一店員說。該店員表示,對于佑威的撤出,當時她覺得比較突然,但后來認為是合同到期就沒再多想。
隨后,記者在廣州、深圳幾個商場調查發現,在美斯特邦威、以純、真維斯、班尼路等休閑服飾品牌林林總總的區域里很少能看到“佑威”的身影。上述服務人員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佑威店鋪被撤的原因,但休閑品牌區域內大家占領好地塊的競爭一直都很激烈。
有佑威國際順德工廠員工也對媒體表示,“中秋節前后,公司生產就有一些不正常了,比方說,褲子做好了,沒有拉鏈,現在來看就是為了拖時間。目前生產則是完全癱瘓。中秋節晚上,老板的父母組織人手把辦公室和公司值錢的東西都弄到梅州老家去了。還把一些不能帶走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當廢品賣了。”
激進的投資策略
1983年,佑威(Uright)在香港開設自己的第一家服裝零售店,現在已有25年的歷史,是香港本地頗具規模的零售商。1994年佑威國際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建生產中心及內地總部,隨后在上海、武漢、南昌等地分別成立分公司。從去年到今年,公司更加積極擴展在香港的零售店網絡,從去年的64家增加至95家,
佑威國際臨時清盤人德勤合伙人楊磊明對本報透露,佑威突然遭到清盤有多個原因,主因是將短期銀行借貸用于長期性的國內拓展項目,加上零售市場因金融危機變得不景氣,致使債務清償遭遇困境。
佑威2008財年報告顯示,佑威全年營業額20.8億港元,較2007年同期上升17%,但毛利的增幅僅為10%,較2007年同期下跌9%.同時,毛利率也由2007年的23.1%下降至21.7%.公司權益持有人溢利下跌50%.
佑威稱,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納米紡織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集團為取得業務量的明顯增長選擇停止收取專利技術使用費并保持較低的毛利。同時,為有利于今后拓展海外市場的業務,集團致力于香港為佑威建立具規模的銷售網絡,由2007年的64間增加至今年的95間,由此帶來推廣銷售及分銷費用上升57%.
除了積極在終端環節圈地,佑威還嘗試向上游紡織環節滲透。佑威集團主席梁鄂曾表示,在南昌建立國內紡織基地,除提升產量及品種外,也可為開展紡織加工和出口貿易等業務鋪路,提升集團的整體競爭力。為減少生產成本,公司還將把設立在廣東順德的5條瑞典德高技術生產線遷移至南昌,項目總投資1.8億元,預計年產1200萬件成衣。但也就是上月中旬,佑威國際在江西南昌投建的內地最大“納米紡織基地”,已全部停產。
“前幾年效益較好,這兩年開工率明顯不足。”德科納米目前的臨時負責人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
佑威國際在2008年報中指出,由于中國內地對于環保事物的重視,國家環保政策開始緊縮,集團因應情況調整發展策略,擱置建立上游納米房子產品處理基地。業務調整令數年前購入的部分納米處理設備暫時未能產生預期經濟效益,因此做出3620萬港元減值撥備。同時,集團另一負責納米技術科研和海外推廣的合營公司投資多年亦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故做出4500萬港元投資減值。
楊磊明透露,目前佑威國際的重組工作仍在進行,尚無法確認全部債權人數量,也未發現公司投資非主業外的大筆資產。對于有其它媒體報道指管理層是否涉嫌惡意轉移資產的情況正在調查了解中。
盲目擴張資金鏈緊張
與在香港全部采用直營的方式不同,佑威在內地門店主要借助特許加盟方式拓展。截至今年3月底,佑威的內地專賣店曾遍布全國18個省份,覆蓋92個城市,銷售點達到516家。
不過,為加強特許經營網絡靈活性,加強對零售商的鼓勵,佑威僅向特許經營代理收取存貨成本,而不收取特許費用。這意味著,在銷售景氣的情況下,佑威能夠借助較低的加盟門檻而迅速擴大網絡,從2003財年到2008財年,佑威在大陸的銷售網點數量增加了一倍。但在消費不景氣的時候,佑威持續擴大的網絡不但未能帶來規模效益,反而令公司的資金鏈日益緊張。
佑威國際今年8月公布的2008財年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3月底,公司已動用8.9億銀行信貸額,凈借貸4.5億港元,凈負債資本比率高達27.7%。
長期關注零售連鎖行業的深圳賽馬投資總裁劉冰云表示,零售連鎖行業必須保持足夠的現金流才能維持其高速正常運轉,而當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必須有足夠的“糧草”。“如果你把錢過多地用于擴張,再遇上需求不振,資金鏈很容易斷掉而遭受滅頂之災”。劉冰云說。
而對華南服裝市場頗為熟悉的某品牌設計總監李飛躍也表示,國內一些比較好的品牌,其實都在牢牢地控制終端,而不能單純地依靠客戶。“你去年有1000個客戶,但是當市場不好的時候,你可能只有500個客戶,這個時候,如何及時地根據反饋的信息對公司的發展戰略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
財報顯示,佑威的銷售網絡還包括ITAT設U-RIGHT專區及專柜,以及在吉之島銷售中高檔次的品牌U-ZONE.在潮流服飾領域,佑威還在大陸一線城市設立SEVENDAYS品牌。楊磊明透露,佑威國際傾向于全部資產出售,現已有4-5家公司表達了收購意向。包括香港上市公司、私人企業以及內地在港的窗口企業。全部資產清理及轉讓事宜有望在3個月內完成。
觀察
資金鏈只是表象管理短板是內因
在行業資深人士李飛躍看來,休閑服飾的成本非常透明,各個牌子之間在價格上可以騰挪的空間很小,最重要的就是看誰能夠把管理跟上來,把營銷的質量提上去。
李飛躍認為,現在的市場已經處于一個飽和狀態,休閑服飾類產品目前處于同質化競爭時代,佑威的品牌形象與店面形象缺少創新也為破產埋下伏筆。
“佑威在迅猛擴張的同時,管理和營銷的短板迅速暴露出來,走到今天應該并非偶然。拿美斯特·邦威和以純這兩個占領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的國內休閑服飾來說,由于營銷手段的不斷創新,他們總能不時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李飛躍說。
對此,深圳市服裝協會張洪濤副秘書長認為,金融海嘯對華南地區服裝產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現在還很難去判定,具體要看每個企業的資金鏈條狀況。“但是,不要盲目擴張,做好過冬準備,把糧食備好,這才是上策。”張洪濤說,現在擴張越快,資金受到外部的影響越大,很難從根本上把控風險。
“危機來的時候,沖走的是沙子,留下的是金子,佑威觸礁破產對業界或許有警示作用。”李飛躍認為,一些靠代工生存的制衣廠將會面臨很大的壓力,但對于一些具有自主品牌的處于成長階段的品牌來說恰恰也是發展自己的好機會。“出口受影響了,但內需總是有的,重要的是怎么去經營。”李飛躍說。
“我并不認為零售行業出了什么問題,關鍵還是看各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去年在香港上市的不少內地零售企業財務狀況很不錯,目前對于這類企業正是一個好的收購機會”,楊磊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