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頻出價格招
上游資源缺失之痛在彩電行業得到最深的體現。在平板市場不斷擴容的2007年,成為外資品牌咸魚翻生的重要契機。外資品牌憑借自身強大的上游資源供應,主動發起價格戰,意欲對向來有“價格優勢”之稱的國產品牌進行洗牌。而本來利潤就相當微薄的國產品牌顯然有點招架無力。產業鏈瓶頸成為國產品牌發展的桎梏。而這個問題引發的是整個鏈條的困境,不僅涉及市場份額爭奪、價格調整,也給下游的售后服務維修的根本解決設置了障礙。
本土企業上游圈地小有成就
事實上,長虹、海信、TCL、康佳等家電巨頭已經意識到這一困境。今年四月,長虹啟動國內首條等離子生產線建設,預計2008年可以投入生產,首期工程產能將達到216萬片(以42英寸計)。TCL集團也宣布,擬通過定向增發募資,在廣東南海興建兩個液晶模組廠。此外,經過3年多低調布局,第一條年產50萬片的液晶電視模組生產線也在海信建成投產。
不僅僅是在彩電行業,白電產業的圈地也一直沒有停息,除了幾大白電巨頭不斷擴容,也有新軍通過收購上游企業來獲得產業鏈的競爭優勢。12月24日,四川長虹入主華意壓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為旗下美菱獲得充分的冰箱壓縮機供應提供保證。此外,今年長虹還聯手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啟動空調壓縮機生產線項目。
無疑,加強上游產業鏈建設已經成為國產品牌突圍的新籌碼。
■行業相關大事
2007年4月28日由長虹主導的、中國第一條本土投資的等離子屏生產線正式啟動。三期建設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形成年產600萬片PDP模組的能力。屆時,長虹將進入世界等離子屏生產四強行列,在規模上僅次于松下、LG和三星SDI。
2007年6月16日TCL發布公告,將把13.96億元的流動資金投向兩個液晶電視模組一體化制造項目。
2007年9月19日海信電視液晶模組生產線正式投產。
2007年11月15日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年產12萬片50英寸高清晰蔭罩式等離子(PDP)面板產業化項目被正式列入“國家2007年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化專項”,該項目已經于當月初開始試運營。
2007年12月15日長虹公告稱,將投資3.6億元成立“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進軍OLED產業,OLED代表著目前平板顯示技術的新的發展方向之一。
2007年12月24日四川長虹以約2.34億元的總價拍得華意壓縮29.92%的股權,成為華意壓縮的第一大股東,為旗下美菱獲得充分的冰箱壓縮機供應提供保證。
C
渠道變革
連鎖雙寡頭勢雄廠家急拓新渠道
綜觀2007年,流通渠道的變革貫穿始終。國美將永樂收入囊中后,日前再上演了戲劇化的并購大戲,從蘇寧手中高價截獲大中。連鎖雙寡頭局面更趨明顯。另一方面,隨著超級連鎖渠道的崛起,家電廠家盈利壓力增大,紛紛開拓多元化渠道。
連鎖渠道戲劇化并購
國美的一擲千金也反映出連鎖渠道近幾年的快速崛起。在經過原始積累期后,連鎖企業又迎來新的革命,拼規模的同時更注重經營質量。如國美對外宣布,將集資65.5億港元,重點用來改善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經營結構上,連鎖渠道也從傳統的家電連鎖向消費電子連鎖轉型。
廠家開拓多元化渠道
在連鎖渠道崛起的背景下,生產企業的渠道變革也是暗流涌動。除部分品牌自建渠道外,廠家在今年開始嘗試多種渠道分銷。比較典型的就是非競爭性品牌互借渠道模式興起,如創維和華帝在三四級市場互借渠道。而格力捆綁經銷商的模式也在業內引起效仿,包括志高、科龍、華寶等企業都開始進行嘗試。
■行業相關大事
2007年4月25日格力電器大股東珠海格力集團公司與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轉讓格力電器已發行總股份的10%給出資成立“京海”的10家主力經銷商。
2007年12月創維試點分公司法人化、并試行股份制。同時進行試點的四省公司還“可以引入其他品牌的銷售”。
2007年12月16日國美電器集團對外宣布,通過獨立第三方,獲得了大中電器的獨家管理與經營權,同時獲得了對大中電器股權的獨家購買權,購買價格最低為36.5億。
D
消費升級
高端消費升溫利潤藍海豁現
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家電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速度也進一步加快,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逐漸回歸理性,遠離價格戰。反映到產業層面上,今年白電企業新品幾乎全部打出了中高端的策略。價格不降反升,其中最為明顯的數空調漲價。而彩電企業在奧運消費的推動下,也在力推具備新功能、附加價值高的產品。而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者對于高價位產品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
高端化趨勢顯現
漲價,這對于競爭白熱化的家電行業來講,可謂2007年的奇跡。此前數年,家電企業難以擺脫低端競爭的形象。不過,今年白電領域率先出現拐點。原材料價格的提升、門檻的提升,使空調行業持續去年的漲勢,甚至出現了銷售額比銷量增長快的情況,毛利率明顯上漲。而在今年年初,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科龍、美菱、志高等白電企業在發布新年度發展策略之時,幾乎全部定位中高端路線。
彩電市場則呈現平板電視全面取代CRT彩電之勢,產業結構調整明顯,在奧運來臨前,全高清產品全面開花,而且新興功能彩電如創維酷開電視以及海爾、夏新等流媒體電視也受寵。
消費者的高端消費能力不斷拉升,以空調為例,咨詢公司MONITORGROUP的數據顯示,隨著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高、中、低端產品占據的份額在迅速轉變,從2006年的33%、44%、23%變為2007年的41%、44%、15%
產業回歸理性競爭
從宏觀大環境而言,原材料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跨國企業的環保專利貿易壁壘也使得企業與低層次競爭漸行漸遠。價格已經不再成為第一訴求點,企業回歸技術升級、利潤主導。
與此同時,今年標準化運動也大興其道,從中國版HDDVD,閃聯、AVS,到電子產品環保標志強制實施、燃氣熱水器和燃氣灶具新國標頒布,空調、冰箱能效標準的醞釀提高,各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出臺也促使行業回歸規范性競爭。
■行業相關大事
2007年3月1日根據《電子標示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從當日起,生產電子信息產品的企業要對投放國內市場的產品進行標示,對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或元素的名稱、成分,環保使用期限和可否回收利用的情況進行“自我聲明”。
2007年7月1日由國家環保總局、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質監局五部委聯合簽發的“禁氟令”正式實施。含氟的冰箱、冰柜在中國禁止生產,9月1日起全面禁止銷售。
2007年7月1日熱水器行業兩大國標,即電熱水器新安全國標和燃氣熱水器能效新國標實施,提升安全和能效門檻。
2007年11月信產部發布數據顯示,1-9月份,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其中一向平穩的家電類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實現利潤總額174億元,同比增長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