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改變行動。 基于資源的競爭力和市場機會驅動的成長,成就了中國企業2007年的輝煌。與此同時,中國企業高速增長背后的商業思想變遷,也在過去的一年中引起了理論界的空前關注。尤其是越來越多新興商業模式的出現和成功,為傳統的中國企業運作環境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上證商學院”有幸見證了中國商業思想不斷進步的這一歷程。憑借對中國商業社會的責任感,本期話題特別圍繞2007年影響中國商業實踐的十大管理理念展開討論。繼往開來,本欄目也希望以此為開端,在新的一年中搭建起與讀者共同探討中國商業進程的思想平臺。
>>>更多盤點、專訪、專稿請點擊“回首07暢想08”年終專題
“后并購”時代
根據普華永道最新發布《企業并購歲末回顧與前瞻》報告,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已宣布境內并購交易達1700余宗,較2006年全年增長18%;交易金額總值約801億美元,比2006年全年增長25%。
與以往不同,中國企業借助更加龐大的資本支持,重組動作日趨大手筆。交易范圍擴大到如水泥、玻璃、機械、飲料等領域;收購帶有更顯著的戰略性,獲得最有價值而不可復制的品牌資產的目的趨于明顯。專家由此預測,很多行業將進入重新整合或轉變的時期。
[專家點評]:
馬雪征(聯想公司前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中國公司對海外投資的準備程度要比很多人認為的好。‘后并購’時代,對中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事是在本國市場做大做強。”
王巍(全球并購研究中心秘書長):“并購融資的制度安排正是中國中小企業最為迫切的發育養分,我們需要為幾十萬快速增長的企業引擎建立充裕的加油站,而不是將油庫直接與國際接軌。并購更重要的關系到中國中小企業的基本生存環境,關系到本土并購機會的主導能力,也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
07事件回顧:
(1)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資30億美元購入黑石集團9.9%的股份;(2)2007年5月,法國達能欲以40億元的低價強行并購杭州娃哈哈51%的股權,引發“達娃”紛爭;(3)傳媒大鱷默多克以50億美元天價收購美國著名財經傳媒企業道瓊斯集團,宣告傳媒整合時代正式到來。
企業公民
關于企業公民,一直以來有著兩種比較對立的看法:一派認為“商業的本質就是利潤”,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會損害企業的利益;另一派則認為企業應逐漸認識到企業公民是商業活動的內在要求,必須把企業公民理念帶入到企業戰略中去。
隨著后一種觀點在2007年,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同,也促使企業對自身使命進行了全新思考:從單一角度的股東價值最大化擴充到“涵蓋股東+員工利益”的企業價值最大化,最終轉向涵蓋多方利益的企業社會價值最大化。同時,將客戶(消費者)視為共生伙伴,經營手段從信息單向“銷售”轉向雙向溝通的“營銷”,這些都促進企業最終實現與競爭對手“雙贏”的企業公民式目標。
[專家點評]:
斯坦·奧尼爾(美林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企業要像關注利潤產出那樣關注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往,企業領導人只重視那些重要人物,而容易忽略平民和大眾。企業能否突破經營局限取決于社會對它們所作貢獻的評價和肯定。”
蘇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許多跨國公司目前大力維護的企業形象、可持續發展,以及與當地社區的關系,實際上都屬于‘軟競爭’的概念。”
07事件回顧:
(1)2007年4月,麥當勞、肯德基侵犯中國勞工合法權益的黑幕被揭;(2)西門子賄賂案暴露百年企業信譽危機;(3)國內企業展開“綠金企業”、“軟競爭力”主題討論。
公司治理
2007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全面轉向全流通市場環境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風云激蕩的一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國公司治理的法規和制度的完善大大推進了中國上市公司向國際公司治理水平看齊。
[專家點評]:
趙令歡(弘毅投資總裁):“公司治理結構可從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做起,因為它會影響公司的目標;其次要有一個好的董事會。但要確保企業的持續發展,首先還是要使得管理層的利益和企業長遠利益一致化。”
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企業要創造價值,任何公司治理的設計必須有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但是目前很多討論甚至一些法律都集中在怎么分配價值,而不是創造價值。這是亟須糾正的現象。”
李維安(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司治理專家):“中國公司治理的合規階段需要從消極治理轉為積極合規,由強制治理轉為自主治理。”
奧運營銷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到來,以奧運為主的體育行銷和明星推廣已成為大眾認同率最高的兩大市場推廣策略。然而奧運營銷高達上億美元的巨額資金門檻,使奧運營銷變成了大企業的盛宴。“奧運經濟”是否真能幫助眾多中國企業成功實現商品經濟的“驚險一躍”?謎底將在今年8月揭曉。
[專家點評]:
江偉華(奧運營銷專家):“2008奧運會的贊助商將會發起決定性的市場攻擊戰:要么失敗,要么成功。當然,由于奧運贊助商市場營銷戰略的實施,也將會給一些行業(比如:廣告、禮品、媒體)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魏紀中(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不能用‘現買現賣’的標準來評判奧運贊助是否合算,因為奧運贊助效益在于長遠,而不在眼前。”
07事件回顧:
(1)VISA卡啟動目的地營銷策略,表示今年將在奧運比賽現場以及新聞中心、廣播中心、奧運村區域內設置ATM網絡,安裝1000臺奧林匹克專用POS機;(2)2007年4月,伊利推出“奧運健康中國行”與“城市集結賽”,正式啟動奧運攻略;(3)雪花啤酒對外公布“非奧運營銷”戰略,高調推出差異化營銷策略。
新勞動法
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引發了過去一年中輿論對新舊勞動合同法交接之際勞資糾紛的關注。
從輿論關注的焦點上看,主要集中在“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裁員的合法性、企業用人成本以及未來中國的引資前景等核心話題上,新勞動法的推出已成為中國企業用人制度的新指針。
[專家點評]:
董保華(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國家勞動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改革以來,中國的主流思想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勞動法》曾一度十分受冷落。本屆政府強調公平和諧社會,新《勞動法》開始從邊緣走到中心。”
鄭偉(美世人力資源咨詢公司亞太高管薪酬業務總監):“新勞動法的實施對企業的影響將是十分深刻的,特別是在如何用人,如何雇人,如何保證員工合同,如何管理薪酬等方面,所有企業都應該重新審視。”
07事件回顧:
(1)2007年10月,華為公司要求八年以上老員工“主動辭職”,再“競業上崗”;(2)同月,全球第一大超市沃爾瑪公司臨時宣布,中國裁員約1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