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高層的變動不僅牽動著企業所有員工的心,更是業界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毫無疑問,高層的變動總是伴隨著企業的重大調整或戰略的轉變,而這也時刻影響著處于飛速發展期的零售業。
■白爾曼悄然離職世紀聯華 1月,白爾曼悄然離職世紀聯華。作為家樂福原中國北方區總裁,白爾曼在2005年被高薪挖到世紀聯華出任執行總經理。據悉,在任職世紀聯華期間,白爾曼的年薪相當高。據聯華內部人士反映,白爾曼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思路很好,但缺乏與聯華企業文化和自身經營體制的融合,是白離開世紀聯華的主要原因。 原世紀聯華超市常務副總房金萍接替白爾曼,出任世紀聯華執行總經理。 點評:白爾曼的到來或離去,相信都對世紀聯華企業是個不小的震動,但這個震動或許又僅僅是表面的,白爾曼也無力從根本上改變世紀聯華。作為聯華旗下知名的大賣場品牌,世紀聯華今年出現了首度巨額虧損,在外地市場也頻頻撤離。也許,一個更適合其發展的正確的企業戰略,以及更有效的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才是世紀聯華更需要去認真面對的關鍵問題。
■北京華聯兩高管雙雙換人 2月,作為“出身”家樂福的又一位高管陳耀東,在出任北京華聯綜超董事長兩年后也以悄然離職收場。在北京華聯公告中,陳耀東是因個人原因離職,但也有傳聞是因為跟業績不佳有關。不過辭職沒多久,陳耀東就出任家得寶中國零售業務總裁。 陳耀東,博士后學歷,曾先后任法國西亞特公司中國總經理、法國譜美德斯中國總裁、法國家樂福集團中國副總裁、法國家樂福商品總部中歐商務總裁職務。2004年11月,陳耀東跳槽至北京華聯綜超擔任董事長。 同年5月,趙國清出任北京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國清,男,1952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學歷,曾于部隊服役,任團主任職務,后任武漢市青山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哈爾濱市監察局辦公室主任、市紀檢委宣教室主任、黨風室主任、辦公廳主任,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點評:陳耀東任職兩年,北京華聯綜超的業績并無大的“波動”,可以說既無功,亦無過。對北京華聯的超市業務而言,只要還想繼續下去,找到新的突破口是其亟需解決的難題。陳耀東顯然有心無力。因此,他去家得寶負責中國零售業務,在一個全新的平臺上,以其豐富的從業經驗,更有利于自身價值的體現,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太平洋百貨母公司兩岸運營長對調 2月,遠東集團對調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百貨業務負責人。原負責中國臺灣地區百貨業務的汪郭鼎松到上海接替李光榮的職務,完成交接后,李光榮返臺,負責臺灣地區的百貨業務營運。 早在2002年10月,李光榮臨危受命,來祖國大陸收拾原太平洋百貨高管王德明、朱海翔先后帶親信集體出走留下的殘局。4年中,太平洋百貨新增門店1家,李光榮另外引進遠東集團旗下的遠東百貨,并開業2家。 有業內人士透露,因為太平洋百貨及遠東百貨在大陸的整體營業額不及臺灣地區太平洋SOGO一系的營業額,可能出于加快大陸百貨業發展的考慮,才出現此次的人事調整。
點評:作為中國內地百貨業曾經的時尚引導者,在經歷了幾次人事大變動后,相較其他百貨連鎖巨頭,太平洋百貨的發展速度似乎相對緩慢了一些。但是,中國從不缺市場機會,對于百貨企業來說,還沒有競爭到誰死誰活的地步,太平洋百貨只要及時調整戰略,堅固一個穩定的經營團隊,在中國市場,仍然有著大把的機會。 ■謝國民長子接掌易初蓮花董事長 在4月召開的供貨商大會上,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長子謝吉人首次以易初蓮花董事長的身份公開對外亮相。之前有消息說原易初蓮花總裁謝漢人可能榮升為公司董事長。而目前,謝漢人為易初蓮花副董事長。 業內猜測,易初蓮花的人事調整,可能與易初蓮花業績虧損有關。 人事調整的同時,易初蓮花拓展暫緩。但謝吉人對易初蓮花內部構造“大動手術”。5月,正大集團剝離不良門店后將其余19家門店并入正大企業,同時,正大企業也向關聯企業出售了11家不佳門店。10月,易初蓮花宣布將改名為“卜蜂蓮花”。
點評:易初蓮花對中國市場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個市場實在龐大,機會無窮;恨的是“鐵不成鋼”,多年下來,與其他外資同行相比,成就式微。不過,它能正視自身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人事調整,不可否認是“家族企業”的一種過渡,但更多的,是其在中國市場“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一種決心。一系列變動、更名,都是為了最終目標———實現長久發展,將中國業務運作上市。謝吉人正在努力。
■百思買中國區高層大換血 為百思買順利進入中國市場立下汗馬功勞后,原百思買中國區主席兼總經理呂維民開始退居幕后。百思買集團4月宣布,加拿大籍華人、原寶姿公司高級副總裁雷蒙德·楊(RedmondYeung)擔任百思買亞洲區總裁兼首席營運官,呂維民只保留中國區主席頭銜,負責百思買與中國重點高校協作的教育項目———百思買、五星零售學院。 有業內人士稱,呂維民的退居幕后很可能是百思買退出中國零售業的一個信號。但百思買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明確表示:此次變動屬正常人事調整,百思買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想法。
點評:有人說,呂維民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成功將百思買帶入了中國市場,呂維民無疑是百思買中國的“功臣”。這家全球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進入中國后,中國本土家電連鎖格局發生裂變,永樂被國美兼并,本土家電連鎖企業推出高端賣場、6C賣場等一系列舉措,不能說與對百思買的重視和“恐慌”它是個夠級別的競爭對手沒有一點關系。已經擁有有了五星電器的百思買,難道非得也要一年在華開上百家店,才能證明自己發展不緩慢或不會退出中國市場嗎? ■原百盛高管高國良跳槽王府井百貨 5月,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聘任高國良為公司副總經理。 高國良,男,50歲,大學文化,高級經濟師, 1983年起任北京市隆福大廈科員、業務科副科長、總經理助理;1991年起任北京市隆福大廈董事、副總經理;1995年起任北京百盛購物中心總經理、商品部副總經理;1997年至2007年5月,任中國百盛集團開發部總經理。
點評:相較超市連鎖,百貨連鎖不僅發展緩慢,也更復雜,風險更大,更不易成功,因此,優秀的人才更是難得。作為本土百貨企業中開展連鎖最成功的企業,王府井百貨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而百盛無疑是外資百貨在華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因此,百盛高管與王府井百貨的結合,應該是一樁好“姻緣”。
■王冬生出任武商聯董事長 5月,鄂武商、武漢中百和武漢中商同時發出公告,披露武漢商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商聯集團”)高管名單。 公告稱,王冬生任武商聯集團董事長,汪愛群任董事、總經理,嚴規方任監事會主席,劉江超任武商聯集團副總經理,黃紹焱任武商聯集團董事。 此前,王冬生為武漢商貿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愛群為中百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嚴規方為中商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劉江超為武商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黃紹焱為武漢國資公司工會主席、武商集團董事。
點評:國有商業航母的重組歷來備受矚目,而人事尤其是高管的人事任命又是國企整合中最為復雜也最為敏感的問題。百聯集團是如此,相信武商聯集團也難以例外。目前的團隊組合,應該說比較中肯,但是,旗下3家企業還有紛繁的人事關系,需要理順,才能把3個拳頭攥成一股力量。業界對武商聯的新團隊滿懷期待。
■沃爾瑪中國高層大動蕩 隨著沃爾瑪中國區新總裁陳耀昌走馬上任,沃爾瑪中國區掀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高層震蕩,6月,沃爾瑪公司事務部副總裁李成杰這位沃爾瑪中國“元老級”高管,以及僅次于總裁之職的首席營運官于劍羿都離開了沃爾瑪。 據悉,此前,沃爾瑪中國區共有5位向沃爾瑪亞洲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鐘浩威直接匯報的高管,已經有4人或者離開沃爾瑪,或者調換了職務,包括首席行政長官孟永明、首席營運官于劍羿、公司事務部副總裁李成杰、發展部副總裁康斌以及內審部總監陳寶儀。目前,除了于劍羿、李成杰已經離開沃爾瑪,孟永明已調任好又多首席營運官,發展部副總裁一職也于今年3月更換為“空降兵”田瑞坤。
點評:陳耀昌到來,沃爾瑪中國區原高管離去,這似乎符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不管是張嘉聲因擴張不力離職,還是鐘浩威因退休而離去,人事雖然變幻,沃爾瑪對中國市場的熱情卻一直未減絲毫,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也穩步推進,在并購了好又多后,沃爾瑪中國大格局已然初顯。具備豐富零售經驗的陳耀昌,在一系列人事布局完成后,剩下的,必然是戰略的全面調整。因為,擴大中國市場,是包括沃爾瑪在內的所有外資零售巨頭的野心。
■西單商場原總經理毛平投奔大商集團 7月,原西單商場及首聯集團總經理毛平本人證實,在結束首聯短短8個月的任期后,其已正式出任全國第二大商業集團大商集團副總裁。 征戰北京零售業多年的毛平,在京擔任的最后一個職務是北京首聯集團總經理。而自今年2月,京客隆成功托管首聯集團后,首聯高管撤離,毛平也“銷聲匿跡”。沉寂4個月后,其轉投大商表示只為雙方“情投意合”。 毛平此番在出任集團副總的同時,還被聘任為成都大商公司董事長、大商集團西部區總經理,帶領大商以成都為起點拓展西北市場。
點評:從西單到首聯,從首聯到大商,毛平的確是個人物。大商此舉,也盡顯其百貨拓展雄心。況且,毛平在京的資源和資歷,多少可助一直未能如愿進軍京城市場的大商一臂之力。只是,大商與西單、首聯一樣都是國企,盡管在許多方面都與它們有著根本的區別,近些年發展也如火如荼,然而,幾度“沉浮”的毛平能否在這個新平臺上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們且拭目以待。 ■呂勇明接掌百聯集團 王志剛入主聯華董事會 7月,呂勇明正式出任百聯集團總裁,之前其任百聯集團副董事長。據內部人士介紹,呂勇明一直被認為是繼任新總裁的人選。自從王宗南離開百聯集團后,呂勇明便開始主持集團日常經營工作。 同月,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宣布:王志剛當選為董事會主席。王志剛,1957年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曾任上海時裝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上海金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一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點評:隨著百聯高管的調整,百聯的戰略也在逐步發生變化。但是,這艘中國最大的商業航母,近兩年最受關注的不是業績,而是人事變動,不知到底是利是弊?最近又有傳聞,前董事長張新生又有可能重回百聯集團。不論怎樣,一個穩定、優秀的管理團隊,對于一家大型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呂勇明及其他高管如何為百聯發展開創出一番新局面,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