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富起來的一群人追捧奢侈品的熱潮有所降溫。昨天,第三屆中國品牌連鎖發展大會組委會聯合深圳市中投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奢侈品行業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參與調研的20個全球奢侈品牌中,在中國市場的新店數量下降約1/3。與奢侈品市場整體表現平淡相比,奢侈品網購正受到消費者青睞,有近60%的消費者通過代購渠道購買過部分奢侈品。 海外代購成交額年增速100% 根據中國奢侈品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國內奢侈品消費19458億元,增6.1%。如今單純的門店擴張已不足以推動整體增長。報告顯示,在參與調研的20個全球奢侈品牌中,在中國市場的新店數量已從2012年的約150家減少至2013年的100家左右。由于多數奢侈品牌的門店銷售額有所下降,他們將重點轉為門店的翻修、遷址及運營改善。 奢侈品市場營銷和銷售渠道在迅速改變。調研發現,中國消費者異常靈通,73%的消費者在購物前通過互聯網獲取奢侈品的相關信息。此外,有近60%的消費者通過海外聯系人、淘寶或其它網站購買過部分奢侈品。據調查,近年海外代購市場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2012年全國奢侈品海外代購成交額超過200億元。以網購奢侈品為核心業務的企業也開始形成一定的規模,知名的包括寺庫、第五大道、走秀網等。 目前,消費者網購奢侈品主要形成三個特點:國內奢侈品網購主要集中在國際頂級奢侈品品牌;奢侈品品類主要集中在小件商品,如服飾箱包、珠寶鉆石、腕表配飾等;對于商業貿易發展水平較低且不方便開設專賣店的中小城市來說,互聯網渠道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成為網購奢侈品的主力軍。 超六成受訪者境外購物 報告稱,通過對高級行政人員問卷調查發現,受訪者的主要奢侈品消費在境外發生。受訪者購買奢侈品最多的地方分別是中國大陸城市34.9%,港澳臺地區34.3%,海外30.8%,后兩者相加(即境外購物)占比為65.1%。吸引受訪者在大陸以外購買的主要原因分別為價格更優惠,產品范圍更大和選擇更多,以及新品上架較快。目前,奢侈品在中國的稅率約為20%至70%,巨大的價差是導致中國消費者全球“掃貨”的主要驅動力。 據調查,中國人饋贈禮品的傳統和代購風行也是境外消費受青睞的誘因之一。在調查中,選擇自用、給親人禮物和商業禮品所占的比例分別是63.2%、26.7%和8.2%。 目前,奢侈品的產品線向頂級和入門兩極分化的趨勢正在形成,以手袋為例,25%的款式價格低于5000元,而33%的款式其價格高于20000元。 今年銷售額將達21209億元 “預計2014年中國奢侈品行業銷售額將達到21209億元,2018年將達到36059億元,未來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3.65%。” 中投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的專家稱。 專家分析,我國奢侈品消費特征呈現與發達國家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正是中國奢侈品行業發展的動力。首先,對于中國人來說,奢侈品消費大部分還集中在服飾、香水、手表等個人物品上,而在歐美,房屋、汽車、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對于其它種類的奢侈品,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次,我國奢侈品消費呈現一種“未富先奢”的特點,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用自己收入的4%左右購買,而在中國,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實現“夢想”的情況屢見不鮮。 報告預測了市場發展的趨勢。輕奢侈品(即國際一線奢侈品的非主流產品或者副線產品)將流行,在消費者對性價比提出要求的驅動下,消費者對于輕奢侈品的消費日益強烈,搶灘中國新興輕奢侈品市場將成為各大品牌的新規劃; 二三線城市成為國內奢侈品消費增長新引擎,其店面向國內二三線城市擴張會逐漸增多;國內奢侈品牌將興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商品將成為新寵;奧特萊斯折扣店迅猛發展,目前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奧特萊斯已超過400多家,成為奢侈品銷售的又一主陣地。 相關新聞 瑞士名表稱霸高端商場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何泳)瑞士名表壟斷高端銷售渠道,我國重點購物中心銷售的手表有超過七成是瑞士品牌。這是記者從第三屆中國品牌連鎖發展大會發布的《中國連鎖品牌發展質量調研報告》了解到的信息。 報告稱,根據業內對全國102家重點高端購物中心的調研統計,平均每個購物中心引進五六個鐘表品牌,其中72%為歐米茄、伯爵、萬國等瑞士品牌,其次是日本品牌,國內品牌占比僅3%。另外,根據全國百家商場的銷售統計數據,浪琴、歐米茄、勞力士零售額排名前三,合計市場占有率高達40%,其次是天梭8%,帝舵6%,雷達4%等瑞士中端品牌,飛亞達、天王、羅西尼、依波四大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在10%左右。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redianzhuizong/20141031/276453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