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制造”一度全國聞名,不少“廣貨”品牌都曾是幾代人的記憶。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產品形態的變化、商業模式的更替,“廣貨”的概念越來越模糊。新的時代下,哪些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廣貨?如何讓廣貨更好地“走出去”? 5月4日,南方都市報舉辦“尋找最廣貨”項目專家研討會,“廣貨網上行”之“尋找最廣貨”活動專家庫正式宣告成立,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常務副會長、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受聘為“廣貨網上行”活動南方報業“尋找最廣貨”活動專家智庫成員。 ![1.jpg]()
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常務副會長、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左)接受聘書 要尋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廣貨,必須首先弄清什么才是廣貨,專家們紛紛對對廣貨的定義提出自己的見解。 黃華軍指出,廣貨除了涵蓋物質層面,還應該涵蓋非物質層面,要將現代服務業考慮進來。其中物質層面,可根據歷史發展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有歷史傳承概念,如廣式臘腸、佛山陶瓷等;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后,尤以輕工業板塊消費品為主導;第三階段則是21世紀初至今,有高新技術含量的產品。但我們真的不能忽略了非物質層面的東西。比如食在廣州,有很多菜式、點心十分聞名。
![3.jpg]()
聘書 在目前工業經濟向服務業轉型大變革時代,政府不能緊盯著工業經濟時代的產品,而要更加提倡現代服務業,廣東現代服務業體現服務的價值和品牌的價值。今后市場銷售的可能更多的是創意、服務、設計和文化。在這幾方面已經誕生了很多優秀品牌,譬如7天連鎖酒店、真功夫、數字電影的先驅——— 大地數字影院就在廣東。服務業很多品牌都是享譽全中國。 黃華軍表示,希望政府的視野能更寬廣,不要忽略走在全國前列的現代服務業。將來服務業的載體是很重要,這一類產品倡導服務、倡導創意,倡導文化,代表著創新的精神,哪怕不是“最廣貨”,也會是“新廣貨”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