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料會員 5月7日,微信支付與天虹、企業微信共同舉辦百貨數字化解決方案大會,并發布首個針對百貨業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微信支付豐富的產品與連接能力,為門店、品牌商、導購和顧客等與百貨行業息息相關的群體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營銷和基礎能力支持。 這一次企業微信出場了。企業微信希望,能夠把微信打下基礎的百貨數字化1.0,提升到2.0階段。2.0的本質,其實是將基于私域流量、增量銷售、智慧運營、生態連接等維度切入,實現百貨數字化2.0的全面升級。 借助企業微信,天虹與品牌方打通后臺將1800萬會員強勢導入。與此同時,基于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的功能,品牌商導購可以用企業微信添加顧客微信,直接將線下流量導入,擴大流量池;還可以讓顧客“掃一碼”就能成為天虹和品牌的“雙料會員”,形成與品牌方共享的流量。 有了流量,流失也是一大困擾。過往,導購通過個人微信與顧客溝通,數據很難沉淀到品牌的SCRM體系,且客戶關系也會伴隨著導購離職而流失。現在,導購統一使用企業微信添加顧客微信,通過企業微信客戶聯系功能,企業管理員可將離職導購所添加的顧客轉給其他導購繼續跟進服務,將會員信息沉淀到企業側,變成可運營的數據資產。 簡單說,就是通過企業微信,為企業打造量身定做的自有私域流量池。 騰訊企業微信負責人表示,希望企業微信可以起到三個作用:微信第一,增加消費者的觸達。第二,提供更加流暢并且可以管理的消費者溝通。第三,增加消費者服務的維度。 企業微信產品部高級行業總監陸昊表示:在天虹的方案中,“數據資產歸企業所有,導購流動之后,可以用離職的方法分配給新的成員,相當于所有C端的微信ID都是在天虹或某個平臺方自己企業微信管理的后臺,這個非常重要。并且這里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含義,微信ID其實是可以跟品牌方的公眾號所有粉絲做關聯的,別忘了我們都是微信,我們抓的都是微信的ID,如果你既是這個品牌的公眾號粉絲,又被我的員工企業微信加為了好友,那其實我可以把這兩個關系進行匹配。” 天虹則希望,通過騰訊的工具賦能,使商場的導購成為智能導購。為了方便導購更深度了解和管理顧客,有針對性地提供精準、有溫度的服務,天虹在企業微信上搭建「會員管理」應用,導購添加顧客微信后,可以通過企業微信消息提醒導購進行邀請開卡、發放優惠券等服務;導購還能在企業微信工作臺中進入「會員管理」應用,查看會員基礎信息和消費行為畫像,并為顧客添加標簽。 天虹方面表示,這并非增加導購的工作量,而是通過這些工具,切實提升業績,增加導購個人收入。 先人后貨 企業微信的介入,使得會員的數字化資產可以成為“雙料會員”,到這里,所謂人的數字化至少是在線化的解決方案,基本告一段落。下面的問題仍舊是,零售業最重要的能力仍舊是商品力。如何真正用好的商品留住用戶。 導購的介入,使得百貨業有了不同于商超的另一種全渠道的可能。全渠道階段的本質其實是商品的數字化,數字化庫存才可實時在線,這樣才能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其追求的是在門店銷售面積不變的情況下,線上銷售帶來的增量。 其實這一思路,和盒馬在超市行業的改造比較像。通過門店O2O和到家服務來增加顧客的復購和客單價,在那一種模式中,聯結用戶的是送貨小哥。 高書林認為,數字化和智能化是實體零售的出路所在。一方面數字化可以讓企業自身的組織和管理更加透明高效,實時可見。“現在天虹每個門店做促銷活動時,在任何一個時刻點,只要進入系統就知道現在的效果怎么樣,銷售增長多少,盈利增長多少,而不是像原來必須等營銷活動做完之后才能深入分析。”另一方面,數字化也需要能夠切實影響到商品從庫房到顧客手中的鏈路,這個鏈路越短越快越好。 而商品的數字化本身,則需要聯營雙方一起協作,實現商品數據的實時共享。 天虹數字化經營中心運營總經理徐靈娜介紹,微信支付和天虹、企業微信聯合推出的方案核心內容還包括,天虹通過與品牌商關聯庫存和價格,實現商品在線上線下渠道的價格統一,這在此前是無法實現的。 同時,天虹將打造百貨小程序商城,該商城將與線下實體店鋪深度打通。小程序商城不僅解決了門店的商品庫存和碼數不足的痛點,還延長了店鋪的服務時間,變成全天候的百貨服務。在線上線下商品打通的同時,導購利益也同步打通,線上成單也算作導購的業績,而且由于小程序鏈接的傳播范圍廣,不受場景影響,導購可以把商品賣到其他商圈,甚至其他城市。 簡言之,未來天虹正在逐步延伸到對品牌商供應鏈的改造。譚曉華表示,天虹百貨的發展不是只靠數字化就可以實現的,這個要長時間的變現,天虹做數字化,也做供應鏈升級和體驗式的改造。“我們是從多個維度來努力探索怎么把這個百貨進化為一個更好的形態,更好的滿足當下的顧客的需求。”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天虹會有一天走向自營,這取決于對行業本質的認識。比如,很多人認為“聯營模式”是百貨業落后的原因之一,但是譚曉華不這么認為,她對虎嗅表示:“和商超的標準化不同,百貨業越來越講究個性化、體驗、甚至是場景的顏值。在這種消費趨勢的變化下,天虹可以聯手幾百個品牌服務消費者,那么我們對于消費者的需求,更有可能提供多元化和動態化的場景和服務。” 目前,天虹正在跟40多個品牌進行深度合作,今年的目標是到6月份合作100個品牌,到9月合作200個品牌。 令人不免好奇的是,如果與上百個品牌商合作順利的話,這套系統是否存在整體輸出給其他百貨商的可能? 高書林對于系統曾經有這樣表述,他說系統分兩種,一種是人的系統,由生到死,一種是城市系統,生生不息。天虹,希望是后一種。 譚曉華對虎嗅表示,開放的精神是基礎。“天虹剛剛也在公告中發布了我們成立的一個科技公司,專門用來做技術共享輸出的,所以開放對天虹來說應該不是一個問題,而且我相信在天虹試用幾個月之后都可以給我們同行輸出,他們到時候用這個工具的時候,只需要做最簡單最底層的連接就好了,比如開通企業微信。”譚曉華解釋說。 這套解決方案,會不會讓你想起阿里借助盒馬對于商超企業的賦能? 盒馬一直想成為商超行業的“操作系統”,那么天虹呢? |
原標題:不要羨慕盒馬等新零售,百貨業的“安卓”來了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