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個星期,京東7FRESH與保利、大悅城、萬科、越秀、綠地等16家全國知名地產商舉行合作簽約,為未來3-5年開1000家店選擇靠譜的物業方。 雙方合作的基礎是,京東為了實現門店的快速擴張,需要借助地產商的物業擴張門店;而商業地產也利用新零售的流量、重塑客群,增加線下人群的黏性。 從今年開始,線上零售品牌與地產商結盟的案例頻頻出現。早在今年3月,盒馬就與新城、印力、恒大、碧桂園、融創、世茂等13家商業地產公司簽訂了“新零售”戰略合作協議;今年4月,碧桂園和蘇寧控股簽訂協議,預計今年內將有600家蘇寧小店、蘇寧直營店入駐碧桂園。
電商為什么不斷搶灘線下? 線上流量成本的不斷攀升,帶來獲客成本的劇增是直接原因。而實體商業的獲客成本低,客群穩定,其建筑資產、土地資產也在不斷增值,這就產生了實體商業的價值洼地。這讓高估值、高溢價、能吆喝、在一級市場響當當的互聯網企業,有了一個全新的進入機會。電商可以利用其擅長的數字化、科技化的“先進武器”,改造優勢不明顯的線下地產。
美國作家大衛·貝爾在《不可消失的門店》里,有這樣一個觀點,在商品相同的情況下,距離的遠近,決定用戶的購物方式到底選擇線下還是線上,這樣的觀點已成共識。相比較,距離用戶更近的商業地產,存在空間上優勢,有機會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這一點是線上購物不具備的。
為什么商業實體愿意與線上結盟? 商業地產,缺乏對Toc用戶提供服務的基因,甚至說大部分沒有這種服務能力。長期以來,商業地產的主要利潤來源于租金。零售業務長期應該怎么盈利、怎么長遠發展,一直都在摸索徘徊階段。線下零售的經營難度大、利潤低,創立自營的實體零售業務的地產商,實為少數。首先經驗不夠;其次,這也并非集團的“現金牛”業務,往往容易陷入尷尬境地。業務做不好,在集團內部的壓力可想而知;業務做的好,擴張的實力也僅限于集團內部,往往容易成為點綴性業務。
而這幾年,線上電商滿足了一部分年輕、有消費能力用戶的購物需求。在線下實體,特別是標準化的產品,受到了極大沖擊。德勤全球發布的《2017全球零售力量》報告顯示,中國實體零售商銷售額從2014年起便出現大幅下滑,關店潮席卷各地,尤其是百貨和鞋類商品,在2001至2013年間下跌35%。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年初,北辰購物中心亞運村對外宣布正式停業;華堂、百盛、崇光相繼撤柜撤店,至少有45家百貨門店在2017年關門歇業。
以7fresh和盒馬鮮生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將觸手伸向線下,布局“新零售”。阿里收購銀泰、開盒馬鮮生;騰訊入股永輝、開超級物種;小米布局線下體驗店;京東開線下便利店……一般來說,實體地產的新零售探索,主要為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零售商入駐地產商 這是最普遍、最容易和“新零售”扯上關系的形式,進入的難度低、程度小,本質上還是租賃關系,雙方的博弈就看誰更需要誰。雖然“盒區房”的房價究竟漲了多少也未可知,但畢竟盒馬鮮生所到之處,可以殺死三公里范圍之內的生鮮電商,靠的就是實力。而弱勢的零售品牌,自然議價能力相對低一些,可能會被競爭對手的“排他性”條款,擋在門外。
第二、地產商自營或者孵化新零售品牌 這種形式雖然慢、雖然難,但在更加積極地探索零售業務,是為了業務的長遠性發展打算。自營或者孵化新零售品牌,本質上屬于投資關系。不僅具有盈利價值,還能與主營業務形成配套方案。一般開展的業務為超市形態,或者體驗性的消費場景。
比如綠地集團,經營的地產業務集中在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高鐵站商務區及產業園開發領域,而他的零售業務G-Super,是綠地“大消費”戰略中重點推出和發展的業務,為商業提供配套的零售服務。同時綠地鯨選會員店、綠地商業集團的“生活薈”、“創世集”電子產品以及特色小鎮等項目也正在醞釀和實施中。
再比如,碧桂園集團旗下高端農產品門店“鳳凰優選”;保利地產打造的24小時社區生鮮便利店“若比鄰”; 華潤旗下的“OLE超市”、佳兆業的“casamia超市”……這也都是地產商積極的零售探索。
相比之下,被收購的銀泰改造起來就方便和徹底多了。銀泰與阿里的合作下,誕生了大眾休閑食品品牌“ONMINE”、生活美學館“HOUSE SELECTION”、精品超市“Choice西選”、潮童體驗館“injunior”。甚至還有寶龍這樣的地產企業,通過創立孵化器,來儲備優秀的新技術、新物種、新消費領域的企業資源,把投資消費品領域的創業項目,定義為重要的投資方向。孵化了飯美美(智能售飯機)、云之夢科技(虛擬實衣)等等。
第三、商業地產的數字化改造 新零售提的最多的一句話叫做人貨場的重塑。 人:需要無限逼近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通過大數據,更加了解顧客。不僅需要服務好顧客,也包括整個零售環節參與者的效率提升; 貨,不僅針對實體商品,也包括提供的服務。隨著消費者對于個性化消費需求的日益升級,大眾化消費時代即將過去,商品必然與顧客有更多的情感交流; 場:不僅限于線下門店,一切消費者能夠與商品接觸的終端,都能被稱為場。而消費場景將實現真正的無處不在,所見即所得。 這方面代表的企業,比如盒馬實操的“親橙里”、還有“以年輕、時尚、潮流、品位為特征”的大悅城。隨著為商業地產服務的第三方企業越來越多,求合作的“電商”越來越多,商業地產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
|
原標題:地產商們如何開展零售業務?簽約盒馬、京東7FRESH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