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廣州專業市場商會會長、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建明 本網訊(第一商業網記者吳婕秋5月9日廣州報道)從十三行算起,廣州專業市場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廣州也成為全國專業市場發展最早、種類最豐富、專業性最強、從業人員最多、分布范圍最廣的城市。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多個老牌專業市場因軟硬件的老舊而隱患漸現,交通擁堵、消防隱患、市容混亂等諸多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電商的“咄咄逼人”,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2.jpg]()
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 穗專業市場占全國近1/7 “廣州目前有1260個專業市場,在營并且存活狀態相對較好的有近千個,經營面積2500多萬平方米,商戶550多萬個,從業人員近500萬人,總交易額約5000億元。” 在2014首屆中國(廣州)專業市場發展大會暨專業市場全國推廣合作大會上,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給出這樣一組數字。“這么大一個專業市場群體是個什么概念?也就是說廣州的專業市場規模占全國將近1/7。” 專業市場的繁榮讓廣州成為華南乃至全國商品的最大集散地之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皮革皮具、鞋業、紡織服裝、水產品、茶葉、酒店用品、化妝品等專業市場(園區)在全國同類市場中規模名列前茅,像濂泉路批發市場、黃沙批發市場等都是老城區中的老批發市場。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專業市場在很多方面跟社會發展越來越不適應,不但成為市區交通擁堵的“死結”,在安全和消防方面亦存在嚴重的隱患。
![3.jpg]()
沙龍環節 市場轉型升級應創新 今年1月,廣州市政府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關于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通過規劃調整促進市場轉型升級,明確指出以后在中心城區將禁止新建傳統批發市場,并對“三現”,即現金、現貨、現場交易等低端專業市場進行關閉或搬遷。 廣東新濠畔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穗龍認為,轉型升級還要從經營的模式去創新,市場不再是簡單的交易功能,更是產業鏈的綜合體,涵蓋產業發展的各種需要,“比如說從原材料、設備到成品的交易,還有研發、創意、電子商貿、倉儲一系列的市場。” 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副主任、中國市場學會常務副會長荊林波則呼吁大家不要害怕電商,“不要帶有仇恨的眼光去看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無所不在、無處不是,未來所有的行業都是電子商務化,大家應該主動擁抱變化,擁抱電商。” “廣州專業市場應成立一個產業基金,”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廣州專業市場商會會長、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建明建議,“這樣對內可以不斷通過轉型升級優化廣州市本身的專業市場的提升,同時形成品牌效應后又能夠對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