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第一商業網記者黎烙華 4月14日廣州報道)近年來,互聯網高速“侵蝕”對傳統餐飲業造成較大沖擊,行業迎來各種轉型與跨界經營的風潮,時尚、快餐、簡餐迅速崛起,并逐步成為餐飲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力量。 遇見小面,一碗流傳于廣州商圈的川渝口味小面,是如何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從30多平方米的街邊小店發展到目前的連鎖品牌,并先后獲得天使輪和Pre-A輪融資? 餐飲業經歷了幾年的增速放緩與行業震蕩,在2015年來了個大翻身,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餐飲業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盡管大環境日趨向好,人工、租金等成本增加等因素也淘汰了不少餐飲企業。據相關行業數據統計,四個一線城市在2015年下半年一共關閉了161287家餐飲店。 關于連鎖餐飲好不好做的這個話題,不少餐飲大佬都給出不一樣的答案。遇見小面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宋奇認為,所謂一步定江山,餐飲做得好不好,商業模式很重要。 遇見小面的三位創始人 小單品大力量 一碗小面的生意經 遇見小面于2014年7月由三個華南理工大學同學在廣州創立,主打重慶小面。宋奇介紹,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大眾的消費模式和餐飲習慣都發生了變化,多品類綜合型餐飲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時尚、特色、精致的小食店也成為購物中心聚人氣的法寶。遇見小面正是瞄準8090后這批消費主力軍,以“小而精”的商業模式切入市場。 遇見小面主打小單品,以20-30元一碗的小面為主銷產品;店面要求在80-120平方米左右,有助提高營業坪效;以CBD、大型購物中心、社區商業等地方為目標選址區域。宋奇認為,在高端商圈里30元以下能吃到一碗正宗的小面,也是遇見小面吸引大批消費者的原因。 草根創業有“捷徑” 與資本、資源快速對接 與真功夫、九毛九等大型餐飲經過多年品牌沉淀的發展方式略有不同,遇見小面在創立初期就獲得來自投資人顧東生和天圖資本李康林天使輪的300萬元融資,這也是遇見小面能在短時間內步入正軌的重要因素。宋奇認為,在市場創新與消費變革的風口上,餐飲創業也要有不一樣的玩法。遇見小面在起跑線上就規劃好了眾創模式,把技術合伙人、資金合伙人、資源合伙人等優勢集中在一起,為后面的加速發展提供了各種有力的支持。 2016年3月3日,遇見小面完成由九毛九投資的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上個月,遇見小面又獲得了由九毛九投資的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在這筆融資之后,遇見小面將會在今年年中再次引入 A 輪 2000 萬元融資。這些在不少餐飲創業者看來可謂是一個“奇跡”。餐飲創業初期如何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宋奇告訴記者,創業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高瞻遠矚,沒有完善的計劃、實力團隊和可預見性的成功,是很難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遇見小面自創立就定下大目標,從店面的選址、產品研發、團隊培訓、市場營銷都腳踏實地有計劃進行,它的成功也是可預見的。 原材料+原手藝 中央廚房造出快而美 一碗流傳在廣州街頭的小面,為何能讓消費者吃出重慶的味道?宋奇告訴記者,尊重產品是做餐飲的第一準則。遇見小面的原材料都是來源川渝,創始團隊為了最地道的川渝風味,曾親赴四川、重慶的大街小巷去考察、試食小面味道,并把學習到的相關手藝帶回廣州,再通過與第三方中央廚房合作,對油、鹽、辣子、煮面時間等進行量化、標準化把控,出品快速+產品標準化,全面提高了遇見小面的翻臺率。 與此同時,遇見小面還采取麥當勞式的時薪制度進行管理,店鋪采用從供應鏈、點餐、下單、排隊、支付等基于微信的 CRM 系統,目前微信點單率為 80%,一系列的措施大大提升了企業營運的效率。 據宋奇透露,遇見小面今年將有20家新店的拓展計劃,選址以購物中心、優質商圈的寫字樓和社區配套為主,目前289創意園、保利中環、麗影廣場三家分店已在籌備開業。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