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中國稱,自2018年11月在其官網正式上線面向全國149個城市的電商業務是目前唯一的線上購買渠道。
這部瑞典“老爺車”終于忍不住要“擁抱新式生活了”——最近有消息稱,宜家想要做一個類似天貓、亞馬遜這樣的在線銷售平臺,不僅賣自制家具,還賣競品。比起其以往對待互聯網保持克制保守的姿態,這計劃算得上是一大跨越。
福布斯中國就此向宜家中國官方求證,不過得到的回復則表示“目前尚無具體規劃”。宜家中國稱,自2018年11月在其官網正式上線面向全國149個城市的電商業務是目前唯一的線上購買渠道,并表示“這是宜家多渠道零售發展上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它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逗號。我們將保持開放的和創新的心態,繼續探索不同的零售渠道。”
縱觀過去一年來宜家在智能化以及線上線下零售模式的嘗鮮,這部“老爺車”也許已經意識到有必要提速了。
“遲疑”的線上探索
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里,宜家通過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洗禮,以及大力推銷其倡導的生活方式,迅速將成本低廉化,并且網羅了一大批擁躉。進入中國市場20年來,宜家的家居生活理念也影響了千萬個中國家庭。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技術的快速迭代,消費購買習慣的變化,零售新物種的不斷出現,正在一點點打破舊式零售商業帝國的基石。
根據宜家中國公布的2018財年的相關數據,截至2018年8月10日的2018財年,宜家中國預計銷售額超過146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3%;前2017財年,這個數字是14%,2016財年,則是19.4%。2018財年,其商場訪客數量超過9,83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9.6%,而在2017財年和2016財年,這個增長數字是11%和20%。此外,2018年宜家會員俱樂部會員總數超過2,200萬,比去年增長22%;社群媒體粉絲超過1,550萬粉絲,比去年增長72%。
宜家表示,2019財年,將采取一些關鍵行動,進一步布局多渠道零售,6家新商場將在2019財年開業,分布在長沙、鄭州、貴陽等城市,探索全新的市中心商業模式。
從宜家現在的業績來看,其2018財年銷售額的增長率沒有超過10%,營收增長放緩。同時其在線部分增速快,也促使宜家開始思考線上創新模式的探索。
事實上,關于線上渠道的布局,宜家也已經考慮了很多年。但一直未能下決心大力推進。2014年,宜家全球總部才決定從只有線下門店生意變成多渠道零售商。之后,宜家在各國家市場又經歷了漫長的線上試點。2016年,宜家才開放了在上海地區的線上零售試點。而當時中國的電商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2018年底,其官方電商平臺終于在國內149個城市落地。但這一在線購買的體驗不佳備受詬病,甚至宜家內部員工也對此表示“不堪忍受其速度之慢”。
宜家的管理層也不止一次承認自己在電商上的步伐很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面“轉形”?
去年11月,宜家宣布了“公司史上最大的戰略轉型”——將在未來兩年全球裁員7,500人。這是宜家繼2009年金融危機裁員5,000人以來,史上最大規模的崗位調整。人員調整的目標是為了在未來兩年,更好地實現數字化能力,并新增30家小型門店,會相應地創造11,500個與電商和配送相關的崗位。
宜家的管理層也不止一次承認自己在電商上的步伐很慢。但它近年來已經在默默努力,想要來一個全面的“變形”。
比如投資電商基礎設施和服務。過去兩年,宜家將其大部分倉庫改造成了面向線上訂單的分銷中心。其中,14個用于處理線上訂單的新分銷中心,占據了宜家上一財年絕大部分的投資,當前財年還會新增20個新的分銷中心。宜家表示,他們正在努力為全渠道商業模式做足準備。
在全球范圍內,宜家還在其多數門店實行Click & Collect線上服務,也就是消費者線上下單門店取貨,美國是這項服務的最大市場。2018財年,宜家還收購了跑腿平臺TaskRabbit,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家具安裝等靈活便利的服務。TaskRabbit 服務現已覆蓋美國和英國,今年會擴展至加拿大。
在中國市場,宜家預計到2020年會建成3個分撥中心、5個消費者配送中心和3個小件包裹分撥中心。在線上渠道上也有過一次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去年8月,宜家與微信合作了全球首個電商小程序“IKEA宜家家居快閃店”。
此外,在線下門店的新形態上,宜家去年在小型化門店上做了兩個嘗試:開設了宜家全國首家體驗中心北京五棵松體驗中心,以及在臺灣夜市做起了薄利多銷的百元小店。
其中五棵松體驗中心是宜家在北京首個小店業態。此前,這家店是宜家在2017年開設的國內第二家提訂貨中心(Pick-up and order point,PUP),店鋪3,000平方米,是宜家傳統郊外門店“藍盒子”體量的1/16。該店大部分商品需要消費者在店內通過銷售人員訂貨,再到店自提,或付費送貨上門。改造之后,門店銷售面積增加50% 到1,900 平方米。展品增至3,000 多種,其中,小件商品從250件增加到600件。隨后,在去年12月,宜家又在中國臺灣地區開了兩家“宜家百元店”,則是親民到“夜市”里,完全顛覆其以往龐大的“藍盒子”形象。
智能化或是另一個選項
除在線上的探索之外,智能化或許是幫助宜家發掘新價值的另一個選項。
去年11月,宜家宣布與小米合作,將旗下智能照明產品接入小米IoT 平臺,用戶可以使用小愛同學、米家APP 等控制宜家的智能照明產品。這是宜家第一次與中國互聯網公司開展產品合作,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在智能家居領域的需求。宜家也將之視作“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轉型項目”,并表示,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零售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他們要為客戶和員工打造一個全新的宜家。為實現這一目標,宜家將以開放的心態,通過創新和數字化,不斷增強為顧客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
而其智能硬件產品上的首次亮相始于2014年,推出了智能家居系列產品Home Smart,是一系列支持無線充電的家具,包括咖啡桌、床頭柜、臺燈、落地燈,以及單獨的無線充電板等家居產品。
拋開對未來的暢想,如果說無線充電設備是宜家早期智能家居的探索,那么智能燈泡可以稱為宜家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居產品。宜家正式推出智能燈泡——特魯菲(Trdfri),可以通過手機APP或專門配備的遙控器來控制智能燈泡的開關。但彼時,在中國智能硬件的浪潮已如火如荼。
除了推出智能家居硬件外,宜家在智能數字化體驗上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與蘋果合作,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通過呈現數字化家居,來改變用戶傳統的購買體驗。宜家旗下的創新實驗室Space10團隊基于蘋果的ARKit功能開發了一款命名為IKEA Place的AR應用,去年9月底上線蘋果APP Store。
據介紹,IKEA Place有超過2,000個數字渲染的沙發、咖啡桌和扶手椅等家具,通過ARKit功能會自動掃描環境,并根據房間尺寸調整3D模型的大小,據稱精確度可達98%。依托AR功能,用戶可以更加便捷的設計自身的空間。只需要通過手機攝像頭來搜集當下環境的情況,就可以把虛擬的家具放置在屏幕顯示的環境查看“真實”的效果。據宜家智能家居業務負責人Bjrn Block此前接受采訪時透露,截止2018 年年底,IKEA Place已有220 萬下載量。
這幾年,宜家顯然已經意識到了消費者在智能家居領域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與國內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跨界合作或將是幫助它快速提升智能家居科技的可及性的一大途徑。據宜家透露,除了小米,宜家的智能照明系列產品也同時接入了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HomeKit以及谷歌的Assistant。
玩新零售、玩智能化,“老爺車”全面轉型、加速創新已經開始,但愿不會等太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