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至今的主要零售重組并購案例中,與百貨業相關的超過了一半,其中既有強強聯合,也有弱肉強食。 百貨業存在轉型遇到瓶頸阻力、成本壓力繼續上升、價格缺乏競爭力、核心能力提升仍需時日等問題。 未來百貨企業將加快并購重組步伐,更多采用線上工具,逐漸打破與購物中心的界限。 前不久,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的消息成為零售業的熱點新聞。自去年以來,銀泰百貨收購西安開元、廣百集團與友誼合并、首旅集團整合王府井等并購動作不斷,百貨業正迎來新一輪并購熱潮。 對此,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認為,“2018年至今的主要零售重組并購案例中,與百貨業相關的超過了一半。并購的原因既有強強聯合,也有弱肉強食。并購的特點一是行業集中化加速,二是向渠道上游延伸。未來,并購案例還將繼續增加,行業集中度會不斷提高”。 從過去“風光無限”到近年來“遭遇寒冬”,百貨業在電商沖擊下經歷了痛苦轉型。楚修齊認為,當前百貨業發展呈現幾個主要特點,包括線上線下融合初見成效,企業并購重組持續深化,自采自營模式深入探索,集合店呈現多元化發展,IP、文化和體驗成聚客利器,會員營銷借助技術發力,等等。 但是,目前百貨業發展也存在轉型遇到瓶頸阻力、成本壓力繼續上升、商品價格缺乏競爭力、核心能力提升仍需時日等問題。楚修齊說,“我國百貨業一直采用的是亞洲的經營模式,以聯營扣點為主,而非歐洲的買手制。這就造成了百貨企業自營比例不高,沒有價格主導權,缺乏核心競爭力。百貨企業從‘功能齊全的劇團’逐漸變成了劇場,更像出租柜臺的‘二房東’。雖然這些年有關部門一直推動百貨企業轉變經營模式,但成功案例并不多。目前,百貨企業自營占比在全行業不超過5%”。他透露,將于3月底在北京召開的“第17屆中國百貨零售業年會暨商業創新峰會”,將是近期零售業的一次全面梳理、熱點創新案例的一次集中展示、行業承前啟后的一場思想盛宴,將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多可借鑒的案例和啟示。 楚修齊表示,經歷這些年的轉型,百貨業整體有觸底回升跡象。例如,SKP在2017年單店銷售收入達125億元的基礎上,2018年銷售收入再創135億元新高;銀泰百貨年度同店比大幅增長37%;王府井集團實現凈利潤創近5年新高,等等。受消費升級、城鎮化加速等利好因素影響,未來百貨業還將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展望未來,楚修齊提出行業發展將呈現5個趨勢。 一是總體發展持續向好。促進進口和關稅下調等政策有利于百貨企業商品升級和價格下降,電商法實施也將促進高端商品消費回流。 二是企業將更多采用線上工具。百貨業使用線上工具的空間更為廣泛。從技術和手段應用上,不僅限于電商網站,也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社群營銷、APP等;從實現的功能上,既包括商品查詢與訂購、物流服務,也包括基礎的信息溝通、會員維護、積分或優惠券查詢與使用、儲值卡查詢等。多種手段都將發揮不同的作用。 三是并購重組案例多發。一方面是市場不樂觀,部分企業銷售和利潤下滑,經營出現困難。另一方面,目前市場增量空間非常有限,更多是存量資源整合,經營好、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將主要通過并購方式擴大規模。 四是區域百貨優勢不減。區域百貨的位置優勢更為突出,或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在區域商業中心,有很多是自有物業,且在當地的品牌形象較好,受到當地消費者青睞。 五是逐漸打破與購物中心的界限。百貨店正學習購物中心,增加體驗元素;購物中心也有強化品牌商管理、擴大統一收銀比例的趨勢,大型百貨店和城市購物中心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
|
|
原標題:新一輪并購熱潮來臨 百貨業要告別“二房東”思維 / 編輯:婉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