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五年,將通過自建、收購、授權合作等多元化方式,打造多品牌管控模式及配套組織架構;積極和國內外IP合作,推出了IP衍生文具。 藝術場館:將劇場文化變成大眾生活消費的必需品 消費升級,“購物”不再是商場的唯一表達方式,而是通過運用文化、藝術、科技與商業跨界融合,打造成為包羅萬象的“景點”、承載精神生活的場所。 【開心麻花劇場院線】:開心麻花是通過戲劇、電影、IP打造的實體文娛產業鏈。基于豐富、穩定的戲劇產品,開心麻花劇場院線開拓了三類劇場:1000-1600座的大劇場;500-800座的中劇場;400座左右的小劇場。 公開數據顯示,每年開心麻花在全國演出的大劇場舞臺劇近2000場,上座率達85%-90%;近幾年估值從3億元飆升至50多億元。開心麻花劇場院線以“前店后場”的劇場模式,開啟了進軍全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征程。 DIY手工坊:資本搶灘,發展提速 自2013年開始,DIY手工坊進入爆發式增長。時代發展越快,人們對“慢生活”愈加渴求。 【全愛工匠】:2014年創立,國內首家“金工手作體驗+零售”的復合文創品牌。核心客群集中在18-35歲。零售產品分三種:一是品牌代理,如日本MIYUKI、施華洛世奇、香港IBILITY等;二是獨立設計師作品銷售;三是自己開發的手工設計包。 2016年營業額1000萬,利潤300萬。每平米每月做到了7000-10000元的績效考核,2017年9月宣布完成A輪融資,金額約2000萬元,目前品牌估值約一個億。 畫室:消費越發強勁,用戶粘連強 據大數據顯示,一線城市部分標桿購物中心中,畫室的重復消費率達30%-40%,成為商場提升消費黏性的一大法寶。 【美深繪館】:創立于2016年,在繪畫體驗和教學基礎上,融合藝展、講座,打造多元化藝術體驗空間;倡導不設規則的繪畫理念,鼓勵創作者自由發揮,大膽創作。門店分為繪畫創意、創作教室、休閑閱讀三大主題區域。 業務板塊主要分為5大方面: 零基礎繪畫,強調“玩畫”概念;對繪畫感興趣的消費者,會為其定制專門課程,更偏重于專業設計;團建包場;繪品定制;繪畫衍生品,如定制手機殼、抱枕、馬克杯等。 【Painting Tower】:2015年創立,以自助繪畫為主、零售售賣為輔,客群定位在18-40歲女性;主營業務分為自助畫、藝術教學、零售(青年藝術家畫作、手工品)、定制禮品(人像畫定制)、輕餐、公司團隊活動6大類。 跟蹤熱點,降低會員“沉睡率”;不同門店,不同定位;跨界合作,提高會員榮譽感、儀式感;深挖潛在客群。 聯合辦公/創客空間:提升商場整體租賃水平與收益 存量時代,開發商為了快速“去化”,紛紛自營或引進聯合辦公/創客空間,進而盤活商場,提升整體租賃水平與收益。 【一展空間】:2016年龍湖推出的創新業務,短短1個月就在北京、成都、上海相繼落地,北京首家空間出租率更高達95%。2018年面向北京、天津、上海、蘇州、杭州、廈門、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大力拓展。 工藝品:賣情懷、重設計、高品質 有情懷、重設計、高品質的工藝品,把故事的能量通過認知灌輸到產品當中,具有獨特造型與匠心精神,得到商場熱捧。 【看見造物】:中國首個基于傳統手工藝保護及傳承、將中國造物智慧結合當代設計并實現產業化的文創品牌,產品銷售利潤所得的10%將捐助“世界看見”1+5民族文化傳承計劃(民族區域內,1個老藝人培養5個當地青年傳承人的公益培訓項目)。 產品分為陶瓷、金屬、竹木、織物、紙品五大類,主要分為兩大產品線。其中看見造物是高端與特別定制產品線,傳承中國造物智慧。 這些【特別火】的品牌,看過后,你Get到它們的商業模式了嗎? |
原標題:情懷、設計、品質……人氣文創品牌們是怎樣煉成的?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