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我們就不能吃炭燒牛蛙、干鍋田雞了嗎?”25日起向公眾征求意見的《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在社會上引發熱議。其中,在“野味”禁令之下,牛蛙該不該吃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對于深圳率先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不少市民和網友給予“點贊”。有市民認為,從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證明,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也有市民認為,不吃野生動物不僅僅是降低公共衛生風險、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需要,也展現了深圳作為一座國際化城市的文明風尚。 根據《征求意見稿》,在可食的“白名單”中,只有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九種家禽家畜,以及依法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動物。而不少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不在其中,這引發巨大爭議。 “天哪,再也不能喝甲魚湯了!”“二郎田雞、蛙來噠這些網紅店怎么辦?”“鵪鶉也不在‘白名單’里,是不是鵪鶉蛋也不給吃了?” 在深圳新聞網和“南方+”等媒體平臺的網絡調查中,在“你認為哪些食物可列入食用范圍”的選項中,除了《征求意見稿》“白名單”中的食物外,蛙類遙遙領先,甲魚緊隨其后。 “蛙來噠”創始人羅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對蛙類的“禁食令”不應該“一刀切”。牛蛙作為比較成熟的經濟養殖動物,應屬可食用范圍。事實上,牛蛙一直是熱門的食材。據她統計,深圳專門經營牛蛙的餐廳有數千家之多,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一旦禁售牛蛙,對整個行業都帶來不小沖擊。 也有一些網友認為,與“舌尖上的享受”相比,安全顯然更重要。牛蛙、水魚、鵪鶉等能不能吃,關鍵要看其養殖技術是否成熟,有沒有嚴格規范的檢疫標準,能不能做到來源可追溯。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根據前期的調查,《征求意見稿》“白名單”所列的九種可食用陸生動物和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動物已涵蓋了深圳食品交易、餐飲市場上的主要動物品種,足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符合大多數深圳市民的飲食習慣。當前,該條例仍然處于征求意見當中,這份“白名單”仍有修改完善的余地。希望廣大市民踴躍提出意見建議,大家的意見將成為立法的重要參考。 |
|
原標題:牛蛙該不該禁食成為焦點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