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打擊首當其沖。據2月12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相比去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 疫情讓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餐飲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對此,國家及各地政府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減稅、減免租金、信貸支持等多項保障措施,互聯網平臺與金融機構聯手伸出援助之手,更體現出各自的優勢與效率。譬如阿里、京東、蘇寧互聯網巨頭發起的“共享員工”行動;美團攜手合作金融機構提供不少于100億元的優惠利率小微貸款。疫情背景下,餐飲業將何去何從?餐飲業現狀如何? 餐飲業收入規模平穩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同比增長9.4%。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速(9.4%)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餐飲消費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從餐飲行業近五年數據來看:自2015年起,全國餐飲收入保持著兩位數穩定增長。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達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達到近幾年來增速峰值。由于龐大的收入基數以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行業整體增速減緩,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餐飲成消費行業重頭戲 占比升至11.35% 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進入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新階段。餐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仍是拉動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增速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1.4個百分點;餐飲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3%;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貢獻率為13.1%,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個百分點。 目前,餐飲業規模逐年增長,在吸納就業、帶動農業發展、增加稅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餐飲是消費行業中的重頭戲,自2014年起一直保持著上升的趨勢,比重從2013年的10.8%上升至2019年的11.35%。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比重也終于跨過11%,也反映了我國餐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增速來看:1-12月,全國餐飲收入增速較上年同期增長9.4百分點,相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8.0%),全國餐飲市場增幅高于整個消費市場增幅1.4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增速繼續領跑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019年中國餐飲收入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較 限上單位餐飲收入占比持續下降 中小企業發展加快 在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方面,2019年餐飲收入為9445億元,同比增長7.1%。2019年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占總餐飲收入的比例為20.2%。近年來該比例持續下降,五年間占比從26.8%降至20.2%,說明我國中小餐飲企業的發展速度快于大型餐飲企業。 注:限額以上單位統計口徑為200萬元及以上的餐飲業企業(單位)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4825億元,同比增長9.1%;1-12月,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1-12月,全國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9445億元,同比增長7.1%。 2019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情況 2020年餐飲市場規模有望上升至五萬億元 2020年,餐飲市場將繼續穩定發展,并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不斷提質增效,繼續發揮好拉動內需新引擎的重要作用。據中國烹飪協會預計,2020年餐飲市場發展速度將繼續保持在9%上下水平,市場規模有望上升至五萬億元。目前,餐飲行業正加快進程由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集約型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升級。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餐飲業重愈加廣泛應用。 |
|
原標題: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疫情期間近八成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 / 編輯:烙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