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多茶飲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品牌間的相互博弈早已讓國內市場變為一片焦土,無論是想在競爭中獲得一絲喘息,還是意在拓展新空間,新茶飲品牌悉數將目光轉投海外市場。 近日,記者了解到,喜茶已經走出國門,在新加坡開出了首個海外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深耕海外市場有利于減輕品牌壓力,但高企的人力成本以及租金壓力是茶飲品牌需要邁過的首個門檻,同時還面臨重塑形象、培育市場、組建團隊、搭建供應鏈等眾多挑戰。 喜茶海外開店 網紅茶飲品牌將國內市場的競爭帶到了海外市場。近日,喜茶海外首店在新加坡ION Orchard Mall開業,開業當天又是引來一波排隊潮。據了解,喜茶新加坡首店是一家標準店,店內員工數量達30人,產品定價在4-8新加坡元,日單量約在2000-3000單。 喜茶在海外的首店沒有在門店空間及產品上作出太大調整。喜茶在產品品類方面繼續延續了本土菜單,包括芝士茗茶系列、滿杯水果系列等。不過,喜茶新加坡門店新增榴蓮冰淇淋和咸蛋黃冰淇淋兩款冰淇淋,定價4.8新加坡元。 喜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拓展海外市場時,喜茶依舊以自營的模式經營,不做加盟、不用合資或品牌授權的模式。上述人士稱,當前喜茶在新加坡還處于培育市場的階段,當地消費者需要時間對喜茶有更直觀的了解和認知,同時,待喜茶對當地消費者的偏好有了更多了解后,喜茶將推出更多新加坡限定的新品。據悉,喜茶正計劃在新加坡籌備新的門店,盡快完成對當地的基本覆蓋。 出海仍存同質化競爭 喜茶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人口中70%是華人,文化與消費客群的需求與國內較為貼近。同時,新加坡當地市場仍以傳統奶茶為主,新式茶飲品牌欠缺,讓喜茶看到了市場。 喜茶與“排隊長龍”常常同時出現在社交網絡中。盡管喜茶已經在消費者中存有一定認知度,但也面臨不小壓力。在業內人士看來,茶飲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容易被模仿,行業的入門門檻較低。新者入局之時,一些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的茶飲品牌逐漸被“冷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新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接近500億元,2017年底,中國現制飲品的門店數達到44萬家,比2016年新增3萬家,門店年度增長率為7%。 不少新晉茶飲品牌出海首站選址新加坡。不久前,奈雪的茶發布消息稱,將于12月在新加坡開出第一家門店。今年11月,臺蓋奶茶已經在新加坡開設首店。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臺灣奶茶品牌——橘子工坊早已進入新加坡市場。 同時,主打海外市場的日出茶太大部分門店布局歐美和東亞地區,全球已達到2000多家;巡茶也在新加坡等地開出40多家門店。這對于喜茶來說,不同市場環境面臨的考驗依舊很大。 小規模試水探路市場 除品牌間暗自較量外,喜茶還需熟悉新加坡當地的情況。相較國內,新加坡的人力成本較高。對于首次布局海外的喜茶來講,在產品及供應鏈管控、產品創新能力、國際化團隊的建設和管理等各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由于文化還是有一定差別,在產品結構、價格促銷上要作出一定改變,遵循當地法律法規。 賴陽進一步表示,一個品牌需要有一定的創造性,如果消費者認同感不強就會被淘汰。企業布局海外市場還需要了解并融合當地市場,進行品牌差異化定位。如果在一個地區投入門店的效果不錯,便可以考慮在這個區域形成連鎖體系,供應鏈搭建、控制成本等問題也會得到化解。 |
|
原標題:喜茶的出海謎局:仍存在同質化競爭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