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第一商業網記者 陳玫8月8日廣州報道) “退休以后,我想多做些慈善事業,也想到處去走走看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經歷了上市、欠債、賣“仔”不成之后的昌盛中國董事長鄒錫昌,說到這番話的時候,似乎已有些大側大悟的感覺。但他并不后悔上市之舉,無論是08年還是現在,上市仍然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只是鄒錫昌的運氣沒那么好,就差那么2個月,儼然天上地下之差。好在現在,無債一身輕的他和昌盛中國,在一番痛定思痛后,又將準備再度啟航。
昌盛中國董事長鄒錫昌經過風雨之后,言談之中已是不同以往的淡定和肯定
關鍵的一塊地和2個月
2008年初的冷空氣,讓鄒錫昌覺得特別的冷。因為他怎么也想不到,面對上市前景一片大好的時候,昌盛中國會是全球11家無法上市企業的其中之一。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劇,昌盛中國的赴港上市計劃只能被迫擱淺,而外國投行巨額債務的逼迫,更是使鄒錫昌一度要將其最心愛的“兒子”中華廣場賣掉。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一塊地。”鄒錫昌所指的,就是前不久剛以6.43億出售給中國奧園的中山地塊項目。2007年11月19日,經過308次舉牌,鄒錫昌最終以8.34億競得了已“夢寐”了一年之久的廣東中山市中山廣場項目。可是,這個價格足足比底價高出6億元。“當時太貪心了,也不甘心,太沖動了。”回憶起來,鄒錫昌對當時的舉動懊悔不已。這塊地掛牌后,鄒錫昌就盯了一年的時間,他的勢在必得已經是業內皆知,結果臨到競拍之時,一家廣東知名地產商卻成了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最終是一時氣盛壓制了理智的思考,讓鄒錫昌拍下了超出昌盛支付能力范圍的種山地塊。由于實力不足,鄒錫昌不得不花兩個多月時間與香港蘇格蘭皇家銀行簽訂了貸款協議,“就是這兩個月的時間,延誤了上市的好時機,也讓我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鄒錫昌嘆道。
而昌盛中國在2006年12月18日與高盛旗下創投基金(GSSIA)簽署可轉換債券協議,向創投基金發行2500萬美元可贖回可轉換債券,同樣也投給了中山地塊。此筆借款利率為7%,雙方約定,若昌盛中國沒有在債券的年期內進行首次公開發售,創投基金可要求鄒錫昌按預定的價格購買其所持全部可贖回可轉換債券。另外,若昌盛中國未能在年期內償還本金,該項可轉債的利息便按每年28%計算,并抵押昌盛中國所有資產。
“當時,我就想著高盛名氣大,而且對上市有幫助,甚至可抬高股價,所以才以如此優厚的條件跟他合作選擇了與其合作。其實對我們來說,條件是很不對等的。”對這個帶有對賭性質的協議,鄒錫昌心知肚明,但眼看著上市的大好前景在望,他也就只能這么做了。
該放手時就放手
而上市擱淺所帶來的,就是上述兩筆債務使昌盛中國陷入了財務困境。當時的鄒錫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出售中華廣場的現成物業,二是放棄中山項目。最初,昌盛中國將出售中華廣場物業作為較切實可行的融資方案之一。當時傳聞,中華廣場的轉讓價格約為20億元,折合樓面價為2萬元/平方米。
此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坊間都紛傳出中華廣場的不同買家和價錢,從本土知名百貨、昌盛中國在中華廣場另一合作者,以及本土知名商業項目運營商,價格也從20億降到了8億。當業界都在等待看看誰將最終拿下中華廣場時,鄒錫昌卻在今年6月份以6.4億元放棄了中山項目,而保留了中華廣場的產權。“6.4億還清了蘇格蘭銀行的債務,高盛的債務通過賤賣公司設備以及向國內銀行貸款還清了。”6月份,鄒錫昌終于可以輕松了。
導致昌盛中國失足市場的中山項目,也成了挽救中華廣場的稻草,這回鄒錫昌知道誰去誰留,即使此時的中山項目投入金融已達10.3億元,賣出后鄒錫昌虧了4億元,但他知道該出手時就出手,“寶貝兒子”中華廣場最終還是留在了身邊。
風險意識不可無 “慢性毒藥”要遠離
“不要輕易接受外國投行的錢,那都是‘慢性毒藥’!”事過一年之后,首次面對媒體的鄒錫昌,也說出了自己總結的經驗和教訓。他認為企業的發展還是要穩妥,按自己的能力去做事,并且面對各種外國投行的錢,要經的起誘惑。“企業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我沒想到我最后還是中招了。”
這一年來,面對外界紛紛擾擾的猜測和質疑,鄒錫昌并沒有出面澄清。“我現在是勵精圖治,希望能夠更好的發展企業。”痛定思痛后,鄒錫昌決定與海印合作,將最心愛的兒子中華廣場托付出去。但這并不代表他放棄了,“我會更專注在做新的開發工作,除了住宅之外,商業地產也同樣不會少。”武漢、天津和漢陽的三個住宅項目,再加上廣州的一個6萬平方米的商場,將是今后鄒錫昌的重心所在。
時下,很多房地產企業又在積極謀劃上市,可一早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鄒錫昌,已經不敢再去嘗試。“我再也不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