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商業地產開發過熱引發了“泡沫論”,但是不少業內依然看好購物中心的發展前景。“購物中心仍未飽和,但是招商確實存在難度,一定要接地氣,滿足所在區域老百姓的需求,不用隨大流。”業內專家如此強調。而針對近幾年購物中心“去百貨”的做法,業內認為,百貨是購物中心業態很好的補充,“去百貨”不能一棍子打死。
購物中心洼地不少 數據顯示,今明兩年廣東新增商業面積達2118.20萬㎡,廣州明年將有10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面市。就在前日,廣州番禺基盛商業中心和富港集團茂名東匯城項目同時宣布明年年中開業。 購物中心不斷入市,也引發了部分購物中心招商難,特別是新場,這使得市場擔憂購物中心供應過剩,甚至提出了“泡沫論”。 但是,多位業內人士卻認為,購物中心仍未飽和。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認為,聚集了吃喝玩樂各種元素為一體的購物中心業態很有前景。從全省商業體人均面積排名來看,最高為中山1.69 ㎡ /人,但未超越國際2.2~2.3 ㎡ /人的標準。而廣州人均的購物中心面積甚至比中山、佛山、深圳還低。“就拿廣東市場來說,購物中心發展洼地依然不少。”黃華軍說。 “雖然商業體不斷涌現,但是在珠三角依然有很多機會”。富港集團總裁陳光明也認為,就拿茂名來說就是一塊商業的洼地,其經濟體量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是人均購物中心卻在全省排得很后。 在基盛商業中心封頂儀式上,基盛商業中心副總羅志杰表示,雖然番禺商業地產項目扎堆,但都集中在萬博一帶,有著龐大人口的市橋,購物中心數量依然未能滿足周邊需求。 結合地域特點 應對招商難題 “招商確實難,但如果能夠結合當地的消費特點,既要接地氣又要有錯位差異化的購物中心招商,要生存得好似乎并不是問題。”黃華軍指出,如基盛商業中心與周邊的商場進行錯位,突出夜生活、24小時不打烊的體驗元素;而茂名東匯城由于填補市場空白,其招商出乎預期地順利。 針對近年來購物中心紛紛“去百貨”的做法,陳光明并不認同,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其他業態能形成很好的互補。 廣百股份CEO黃永志也認為,購物中心是否“去百貨”應該根據自身定位,如果所在區域不需要,而且體量也不夠大的購物中心,就該去百貨;但很多購物中心依然需要百貨。 文章來源:大洋網《明年百萬平方米商業面積廣州面市 購物中心該不該“去百貨”?》2016年12月22日 原文鏈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12/22/content_23_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