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地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開始由批發零售逐步轉向多方面同步推進
以往各地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普遍是孤立或片面地就某一方面來抓,比如抓專業市場建設或商業街的改造。但2007年,各地相繼出一系列推進流通業發展的政策,加強商貿流通行業管理。加強商貿流通業運行分析、預測,及時掌握商貿流通業運行、發展動態,對批發市場、零售商店、商業街改造、物流、生豬定點屠宰、酒類、典當、拍賣、品牌汽車經銷、報廢汽車、二手車、餐飲、美容美發、會展、城鄉商業等全面推進。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農村集貿市場改造、"萬村千鄉"工程實施等。例如,惠州市就提出要做好市再生資源產業基地、惠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孚寶物流倉儲、市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轉金澤國際物流園等重點流通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扶持一批大型物流、批發、連鎖企業,培育商貿流通業新的增長點。等等。廣州更是要配合亞運會的召開,打造一批與建筑及環境風格相協調的商業、旅游、文化融合的特色美食街區,并加快推進廣州美食園建設。
4.廣東流通企業迎來了資本上市的初步高潮
2007年,廣東流通業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有多家商貿流通業成功上市,在A股市場上市的有廣百股份,在美國上市的有海王星辰,在香港上市的有百麗鞋業等,此外,茂業百貨、海印集團還通過借殼上市的辦法實現了在A股市場的上市。
5.廣東各界對商貿流通理論問題的研究空前活躍
2007年,廣東流通理論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廣東省經貿委主持完成了《廣東流通業競爭力研究》重大課題的研究,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廣州市商業經濟學會等單位先后召開了"廣東流通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問題理論研討會"和"廣東流通業轉型問題研討會"。此外,作為全省第一個專門研究流通理論問題的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市商貿流通現代化重點研究基地"在廣東商流通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成立。全省各高校紛紛設立與流通業相關的教學院系和科研機構。《信息時報》等媒體開辟《廣東流通》專版,研討廣東的流通問題。《第一商業網》等流通業的專業媒體紛紛新生并獲得飛速發展。
6.廣東對全省商貿流通業的干部培訓開始啟動
2007年11月至12月,廣東省經貿委組織了兩期全省縣級經貿干部的培訓班,對全省200多名縣級經貿干部進行商貿流通知識的培訓,主題內容涉及流通產業競爭力與結構調整研究、現代物流業研究、會展研究等。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啟動了零售業"店長資格"培訓。廣東商學院啟動全省電子商務師資格培訓。一場針對全省流通業界的干部和企業管理層的現代流通知識大普及和現代流通技術推廣運動正轟轟烈烈地展開。
三、2008年,廣東現代流通業發展的七大新趨勢 隨著廣東流通革命的推進,廣東流通業在2008年將在流通方式、產業運作等方面出現一系列的發展趨勢。
1.中小流通企業的發展問題日益得到關注,流通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正日益縮小 自2002年廣東省開始重視流通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來,大型流通龍頭企業對區域流通業的推動和影響力正日益變小,相對,中小流通企業的發展問題正日益受到關注。世界流通業發展的經驗表明,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流通企業,最初都是以中小流通企業的發展為主,而不是一開始就重點發展大企業。
例如,日本流通革命就是從小企業的連鎖化開始的。正是將大量的中小流通企業的連鎖化實施經營,給日本流通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適應了大消費、大銷售、大流通,對滿足居民物質精神上的需求,促進日本商業和流通機構現代化、合理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日本商業從70年代開始逐步向大型化方面發展,規模效益得到了發揮。據統計,個體經營額比重由44%下降到17%,個體店數比重由80%下降到6.2%。再比如:日本的飲食業,80年代后年期引入連鎖經營后,使飲食業從個體、家庭經濟發展為大規模的外食產業。94年營業額已達30萬億日元,比1975年增長2.3倍,成為商業的第一大產業。
因此,盡管流通業的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是大勢所趨,但繞開中小企業的全面發展而直接扶持發展大型流通企業的做法是不合乎企業成長規律的,如果沒有中小流通企業的充分競爭以及流通企業生態系統的全面優化,那么純粹依靠扶持壯大的龍頭企業,其生命力也是難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2.流通企業的資本上市將成為2008年廣東資本運作的最大主力
廣東是全國最大的流通大省,但在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居二流三流地位,與其實力極不相稱,也不利行業的發展。一個省的商貿流通業,如果沒有一批在資本市場活躍的上市公司在縱橫馳騁,那么,其活躍程度和影響力是相當有限的。廣東流通企業資本意識理念的滯后和資本運作環境的不完善,直接導致廣東流通企業在全國資本運作能力相對偏弱,從而無法形成國美、蘇寧、百聯、大商都國內流通企業的連鎖擴張能力。可以說,在資本市場上的形單影只,是廣東流通業發展相對滯后的最形象寫照。
憑借2007年廣東流通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好勢頭,2008年將有更多的企業活躍在資本市場上,并形成了一種熱潮。這種熱潮不僅局限在百貨零售業,而且酒店、餐飲、超市等一系列企業都在摩拳擦掌,為在國內外的資本市場上作沖刺準備。
全面啟動商貿流通業的資本上市、保護和運作指導計劃,制訂資本運作指引或綱要,是廣東流通革命的重要內容。
3.各級政府將動用財政資金投入大型流通基礎設施
為了提升廣東流通業的競爭力,廣東省各級政府開始動用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到流通平臺建設和大型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這既是政府流通意識覺醒的表現,也是流通革命的重要內容。國際經驗表明,在現代流通業成長的初中期,政府在大型流通基礎設施的應該起著決定性作用。歐美和日本各國政府,對大型流通基礎設施都起著主導和積極的引導作用。例如,日本的主要批發市場就是由政府投資和興建的。日本的批發市場的主體力量就是政府直接投資經營或參與的中央批發市場,主要經營肉類、蔬菜、水產、水果等農副產品,在日本的中心城市均有這種形式的中央批發市場,據統計日本有近千家。各地政府加強對批發市場的宏觀控制和直接控制,從而建立起了政府有一定支配能力的流通渠道體系。
從2008年的計劃看,廣東省政府和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地方政府都有一批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尤其是都在加強區域物流園區、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貨運樞紐中心的建設。顯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徹底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中,各級政府"重制造,輕流通"進行漠視流通而極少進行流通業投資的局面。
4.廣東內外貿長期分割開始向內外貿一體化格局轉變
廣東是出口大省,但進出口貿易一直沒有被統計到廣東省的商貿流通業中來,內貿與進出口貿易由于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而出現嚴重脫節的現象。這不僅削弱了廣東的流通業競爭力,而且實質上也導致了廣東流通業與制造業的不協調發展。然后,隨著針對廣東制造業的國際反傾銷活動的日益增多等因素的影響,廣東出口貿易自1997年以來出口逐步下降,而且,這意味著廣東經濟由出口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經濟的轉型基本結束。尤其是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質已經一體化,因此,困擾著廣東現代商貿流通業的內外貿長期分離的局面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關鍵轉折點了。
2008年,中央正在推行大部門體制改革,廣東內外貿合并管制的時機也已經成熟,因此,廣東內外貿一體化進程的開始將成為廣東流通業2008年的重大事件之一。
5.廣東主要商品儲備體系建設將逐步拉開序幕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日趨成熟,市場穩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廣東建立主要商品的儲備體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為了區域經濟的穩定,廣東有必須在石油、棉花、煤炭等一系列戰略商品方面建立自己的儲備體系。2008年,這項工作將逐步在不同的層面展開。目前已經啟動了化肥、煤炭等主要商品的儲備工作。因此,推動廣東主要商品儲備體系的建立也是大勢所趨。
6.各級政府將重新審視和制訂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戰略以及發展規劃
隨著廣東省政府大力推進流通現代化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以及社區商業示范社區工程、示范商業街工程、新型批發市場建設工程等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商貿流通業推進計劃的實施,政府必須在建設用地、水電配套、交通設施、路網體系等各方面重新進行規劃,以適應"商貿旺市"或"從工業城市向商業城市轉型"的需要。
可以說,傳統的城市規劃很少將商貿流通業從先導性產業、基礎產業等高度來考慮,帶有典型的"重工業,輕商業"特征,因此,適時的調整和轉變思維也就成為"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
備注:
1.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是服務業發育成長的初級階段。 2.批發零售是服務業最先發展的行業,然后才是金融業等行業。日本1973年后,批發零售業在完成了流通革命之后,開始走向緩慢增長的道路。
作者簡介:王先慶,教授,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廣州市商貿流通現代化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帶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