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去年廣州商業的關鍵詞是“亞運效應”,那么毫無疑問,“地下商業”將成為今年下半年的最熱話題。8萬平方米的“花城匯”一區將于9月28日揭開神秘面紗;5萬平方米的時尚天河廣場一期預計12月2日開業;而在日前公示的新中軸線北段規劃顯示,兩個大型廣場新電視塔廣場和宏城廣場均將在地下建設高檔商業;東方寶泰與中信廣場之間也正規劃打造一個總面積16萬平方米的地下商場——可以預見,廣州商業將打響“地道戰”。
地下商場面積達109.01萬平方米
廣州地下商業的發展史可追溯到28年前。1983年,南方大廈已經有4600平方米的地下商城,號稱“中國第一家地下商城”。
隨著廣州地鐵線網的不斷完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所帶來的巨大人流,在地下商業開發商的眼中已被視為“滾滾財源”。1999年,1.8萬平方米的流行前線全新亮相;2003年,與之相鄰的地王廣場也隨之開業;康王商業城、動漫星城、江南新地……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加入了搶食蛋糕的行列。
“廣州地下商業的發展離不開三個階段,”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指出:第一階段是人防工程;第二階段跟大型地鐵樞紐相關聯,包括東方寶泰、動漫星城、天河又一城等;第三階段是以時尚天河、花城匯為代表的,還包括原來的宏城廣場,政府有意打造成的地下商業城,這已經不僅僅是交通樞紐的概念,還加入了很多的市政考慮。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已開的地下商城以及規劃中的宏城廣場地下空間、中信北地下商場等在內的廣州15個主要地下商場面積總和已達到109.01萬平方米。其中,“潛伏”在廣州新中軸地下的“隱形商圈”規模接近9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商業群。
成功非坦途 做旺需耐性
廣州地下商業的發展并非一路坦途。縱觀目前廣州已開業的地下商場,不難發現,成功者屈指可數。
東山口到省人大的3000平方米地下商場和2000年開發定位為世界各國風情美食的康王商業城,開業后均以失敗告終;江南西地下商場“江南新地”由于經營慘淡,首批租戶“忍痛割肉”陸續撤場;東站商圈的天匯城三改定位,更名為東方寶泰廣場,首創“非MALL”業態后才逐漸步發展,走上正軌;與地鐵站相鄰的動漫星城和地王廣場,相比香港的地下商業,人氣還是稍顯不足;僅有流行前線、天河又一城、景點商業街的發展相對順利。
太陽新天地董事總經理楊軍艇表示,地下商場的招商關鍵在于了解誰是商場的目標消費群體,然后才考慮賣什么。不需過分強調品牌、檔次、主力店和非主力店,應該由市場自由調節。中華百貨總經理竇懷山也持有同樣的觀點:“有租無類,生存是第一要素。優勝劣汰,是市場自然規律。”
楚睿商業董事副總經理沈正印認為,廣州目前的地下商業,無論從地鐵網絡的發展,還是從人的地面空間的局限性來講,還沒有達到香港目前非常密集的水平,而且地下商場存在缺乏展示面,商場通道過窄、空氣對流差等問題,讓顧客感覺很壓抑,不愿意去消費。再加上廣州地面商場競爭本來就已經很激烈,地下商場的經營自然更加困難。
此外,有商家表示,開發商的資本一定要夠雄厚,地下商場經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去等待、去調整,才能慢慢把場做旺。
創新或能突圍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廣州零售物業將迎來大量的新增供應,如所有項目如期開業,將有110萬平方米左右的優質購物中心入市,這就意味著,隨著眾多地上地下商業項目的相繼開業,廣州商業面臨地上、地下的縱向競爭以及項目之間的橫向競爭,而地下商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對此,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表示了擔憂。他認為,廣州這個城市現在階段還沒有達到大規模開發地下商業的程度,廣州的商業過度集中于中心城區,是極不均衡的。相關部門在進行城市規劃時,沒有把商業的購物停車、購物用車、物流配送車考慮進去,造成交通堵塞、車位短缺等問題。像現在天河區突然間出現的龐大商業,實際上只能化解和分流原來部分走地上的客流,還有一部分是樓上辦公的白領這部分人流,地下客流相當成問題,很難裝滿這么多地下商業。
面對同樣的問題,曾成功操盤景點商業街、現為8090薈潮坊營銷總監的周巍表示,招商一定要創新,絕不能老走以前的舊路。他以8090薈潮坊為例,“我們現在與韓國公司合作,引進了不少第一次進入國內的韓國品牌,相信會讓大家耳目一新。我們要給這些區域性品牌一個機會,把它們當做國際品牌來慢慢培養,而不是非得去求一些已經非常成熟的國際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