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歐美發展最為強勁的零售業態,自2002年起,廣東各地紛紛掀起了興建和開發奧特萊斯的熱潮,僅今明兩年,廣東陸續有天河城百貨、廣州友誼、佛山順聯、三水奧特萊斯、深圳華南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浮出水面,累計新增面積近20萬平方米。然而,經營火爆的奧特萊斯寥寥可數,許多商場徒有奧特萊斯之名而無奧特萊斯之實。更有業界人士大膽斷言,近年來隨著住宅宏觀調控的不斷升級,奧特萊斯更是“淪為”一些房地產企業進軍商業地產、大規模圈地的“終南捷徑”。那么,如何看待奧特萊斯在廣東的發展趨勢?在日前第一商業網舉辦的主題為“廣東需要什么樣的奧特萊斯”的首場商業智匯沙龍上,一眾廣東商業資深人士共同“把脈”了廣東奧特萊斯開發熱現象。 >>>相關專題:眾嘉賓“論劍”商業智匯奧特萊斯沙龍

張廣忠(廣州長隆集團有限公司商業項目部總經理)
貨源緊缺制約中國奧特萊斯發展
奧特萊斯是一種專門經營過季、下架、斷碼品牌商品以及出口甩單商品的新型零售業態。在國外,奧特萊斯必須有真正的名品,常年折扣低至1~6折,且大多設在遠郊,以非商務的休閑品牌居多,如GAP、COACH等。
而目前我們國內很多所謂的奧特萊斯充其量只能算是折扣店,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奧特萊斯。很多國際上一線品牌的正價店都沒進入中國,而且一線品牌也不可能有很多貨品供應給奧特萊斯,有損品牌價值,貨源緊缺是制約中國奧特萊斯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國,除了北京燕莎、賽特、上海青浦這些奧特萊斯表現不俗外,相當一部分的奧特萊斯最終基本是走的走,合并的合并,并未出現想象中的巨大利潤。

胡廣華(時尚天河商業廣場招商運營總監)
奧特萊斯不是郊區經濟的良藥
奧特萊斯說到底,只是商品流通的一個環節,而不是郊區經濟的良藥。任何業態來到中國,都必須本土化,廣東目前還不具備奧特萊斯發展的土壤。
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奧特萊斯發展道路,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兩條出路:一是效仿天河城奧特萊斯模式,不去計較商品是否國際名牌,關鍵是讓消費者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二是品牌商家聯合開發商業物業,把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保持奧特萊斯的價格優勢。

竇懷山(廣州市盛世中華百貨有限公司總經理)
只有國內消費結構相對穩定,奧特萊斯才有生命力
國外的奧特萊斯大多都是購物中心形式,而中國則是統一收銀;國外供貨的是廠商,而中國供貨的是代理商;國外奧特萊斯占地面積大而且租金便宜,而中國奧特萊斯相對較小,而且大多在城市成熟商圈,租金貴;國外奧特萊斯價格可以長期處于一個較低的折扣水平,而中國加上稅后,商品的價格不具備競爭力;國外的消費水平比較穩定,而中國的消費結構變動太大。

徐印州(廣東商學院教授)
要讓奧特萊斯本土化
國內很多做奧特萊斯的商家,連什么是奧特萊斯都弄不清楚,就是想打著奧特萊斯的幌子,挖空心思地想著怎么圈地和賣鋪,甚至將翻版A貨濫竽充數,這種心態是沒辦法把奧特萊斯做好的。
在國外,奧特萊斯的商品均為正品,全部由名牌服裝企業直接供貨,貨源長期穩定而且非常豐富。而我們就做不到這一點,沒辦法控制貨源,缺少國際大牌,而且高端消費能力也不足。所以說,我們要讓奧特萊斯本土化,適應中國國情,才能走得更長遠。

嚴盛華(廣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國外模式可借鑒不可照搬
無論是什么業態,其國外發展模式只可借鑒,不可全盤照搬。雖然中國的消費者逐漸具備了品牌意識,但消費能力仍不強,因此我們要解決好中國奧特萊斯的定位問題。
國外開發商是先確定一部分的供應商,才開始建造奧特萊斯,而我們國內的開發商是把房子建好后,才去找供應商,最后才發現貨源不足這個難題。由于貨源不足及利潤驅使的緣故,一些短視經營者會利用一些手段銷售本身并非品牌的商品來冒充折扣品牌,導致服裝整體質量不穩定,也促使了國內的奧特萊斯走向山寨化。

楊軍艇(太陽新天地購物中心董事總經理)
廣州折扣店有發展前景
廣州目前沒有適合真正意義上的奧特萊斯發展的土壤,但折扣店這種業態卻很有發展前景。廣州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在全國內是最低的,雖然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已逐漸培養了品牌意識,但“重吃不重穿”的傳統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因此,針對中低收入水平卻很注重品牌的消費群體開設平價名品折扣店,這種折扣店里聚集的大多是一些國際二線的品牌、國內的品牌以及國際知名品牌折扣店中滯銷的產品,可有效滿足了廣州人重實際的消費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