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零售策略不同,聯華超市實施的是多業態、多維度經營。這意味著聯華不僅僅注重超市業務的發展,還積極開拓便利店和網上B2C業務
盡管網點眾多,聯華超市的商業與物流服務都由總部統一協調。依靠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和RFID的廣泛應用,聯華超市成功降低了庫存、存貨周轉時間和物流成本。
整合不同系統
目前,聯華擁有超過3200家連鎖商店,并以每年200家速度增長。另一方面,由于近1/3的新店屬于兼并收購得來,聯華意識到,新門店與老門店的系統差別將會給公司運營帶來不便,因此收購新門店后的首要任務就是更新系統,使之與聯華總部對接。
擁有統一規范的系統和RFID標識,可使多門店的管理更為高效。以保潔公司在聯華超市銷售的日用品為例,在統一的系統下,其日用品的周轉時間由69.5天下降到40天,倉儲成本降低了10%。
EDI和無聲貿易
聯華的電子數據交換自動供貨系統連接著超市和倉庫。當超市需要某種特定產品時,系統會自動提醒最近的倉庫進行貨品補充。自動化系統使得聯華整合了現金流、信息流和物流。
另外,聯華還添加了“供貨商綜合服務平臺”模塊。通過這一模塊,超市可以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等多種方式將訂貨信息迅速傳遞給供應商,而供應商也可以通過此平臺查詢商品的銷售、庫存情況,為自己今后的生產供貨計劃提供依據。
自動補貨
5年前,聯華超市與光明乳業之間建立了自動補貨系統。聯華各門店在每天晚上12點之前匯總當天光明乳業的牛奶銷售信息和庫存信息,并在次日9點前將該數據傳送至聯華總部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這些數據經處理后在當天12點加載到光明乳業的有效客戶反應系統,光明乳業收到數據后,根據天氣、銷售、促銷指標等因素進行訂單預測。
經過預測的訂單產生后,光明乳業開始做發貨準備,并將訂單數據發送到聯華總部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聯華門店當天晚上9點前將收到發貨信息,光明乳業在第二天上午6點半以前將所訂的牛奶送到聯華各門店。聯華門店收到貨物后,除了在收貨單據上簽收外,還必須在當日中午12點之前將收貨信息自動計入管理信息系統。 這種方式既保證了供貨商品的“新鮮度”,又擴大了銷售,也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購買生鮮商品到聯華”已經成為很多上海人的一種習慣。
“通過聯華的案例我們主要幫助客戶自動收到客戶流程要求的所有準確的產品和信息服務,正如實施是重新設計內部流程的核心動力一樣,它也是跨越企業邊界的協同流程的發展動力!盨AP的高管做了這樣的總結。
|